日前,公安部交管局宣布,从今年6月1日起,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的新措施将正式实施,在保障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可允许班车、校车等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主任刘岱宗认为,优化公交专用道一定要以出行需求为前提,要针对不同地区、时段采取多样化措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


北京将研究建立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政策


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安部交管局宣布的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的相关措施可谓正面回应了社会关切。近年来,“允许社会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被不断提及,上海、深圳等地也探索开放了HOV车道(又称多乘员车道)。


据了解,公安交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保障力度,结合实际划设公交专用道,推广公交信号优先设置,助力提升公交分担率、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据统计,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长度已超过1.8万公里。设置公交专用道是为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但在实践中,一些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不够精细,存在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不匹配、专用时段与公交运行高峰不契合等问题。


即将实施的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的措施就是试图调节时间与空间上的平衡。公安部交管局强调,要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促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但同时,也要根据公交车班次科学设定专用时段,其他时段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统筹兼顾公交车通行需求和道路资源利用率。在保障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单位班车、专用校车等大运力载客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具体专用时段、车辆类型及管理方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在今年4月举行的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上,北京市也提出了多项针对地面公交优化管理的措施。今年,北京将研究制定地面公交提速工作方案,实施线路布局调整、交通信号灯优化管理等综合措施,提高准点率,逐步缩小与汽车的速度差距。同时也将提高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研究建立公交专用道运行状态全息监测数据库和优化调整政策。


优化公交专用道应采取多样化的针对性措施


“这样的调整也正体现了交通管理在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不过,具体的政策执行仍需落到实处。”


对于即将实施的新措施,刘岱宗认为,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效率不能单纯用直观的“堵”或者“不堵”,“车多”或者“车少”来评价,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数据依据。他表示,在交通行业中,长期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那就是对于车道的使用效率,总是习惯用通过了多少辆车来衡量。而实际上,以我国平均一辆小客车载客1.2人来计算,一辆常规公交车的载客量往往相当于数十辆小客车的载客量,单位时间内的运载效率明显更高。


“以前我们曾对京通快速路内的公交通行效率进行过调研,结果发现,在单位时间内,这一条公交专用道的人员通行量比同方向其余社会车道的总和还要多。”刘岱宗建议,对于公交专用道的优化管理不能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调整的依据一定是城市交通的需要,必须要有数据来支撑,核心还是落在基于“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上,针对不同地区、时段采取多样化措施,在何种情况下,哪种交通方式的效率更高,能搭载的乘客数量更多,就要以谁为主。


比如工作日时段,公交专用道还是应该保障公交车的集约化出行方式,以方便市民绿色出行为主,同时这也是对公交优先发展理念的一种倡导。但一些通勤走廊,可以适当地允许班车、校车使用,不过也需要统筹好这些车辆的路线,避免由于社会车辆频繁出入公交专用道,给公交车的行驶带来干扰。


而在周末与节假日,则可以根据情况释放部分公交专用道的资源供社会车辆使用。“比如北京一些连接近远郊景区的高速公路和联络线,也设置了公交专用道,就可以尝试对周末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允许旅游大巴行驶。同时,也可提供给多乘员小客车使用,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刘岱宗说。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