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了解到,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所等单位开展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又发现了6个昆虫新种。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已发现并公布了新种23个。


此次发现的昆虫新种分别是武夷拟网蚊、尖吻拟网蚊、武夷倒毛摇蚊、双斑倒毛摇蚊、扇刺合脉等翅石蛾以及戈氏长肢蝶石蛾。相关成果已在国际昆虫学期刊《Insects》上发表。


武夷拟网蚊幼虫。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尖吻拟网蚊幼虫。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武夷倒毛摇蚊。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双斑倒毛摇蚊。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扇刺合脉等翅石蛾。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戈氏长肢蝶石蛾。武夷山国家公园供图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闽江流域上游,沟谷涧流众多,河谷纵横交错,拥有丰富的天然河流湿地资源,是武夷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桐木、大竹岚、杨梅墘等地的洁净溪流中采集了大量水生昆虫样本。


这批水生昆虫普遍较小,成虫体长介于1-8毫米之间。科研人员将采集到的幼虫、蛹通过原地饲养获得了宝贵的成虫标本,通过体视镜和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经形态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的比对分析,鉴定为新物种。


水生昆虫是食物链重要一环,水生昆虫多样性对维护武夷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些新种的幼虫生活在洁净溪流中,成虫多发现在山间溪流周边,它们对栖息环境的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可以作为优良水质的指示物种。


科研人员获取了这些新种的线粒体基因组,有助于将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用于武夷山水质生物监测,助力武夷山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监测,评估武夷山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据介绍,武夷拟网蚊、尖吻拟网蚊的发表是我国首次报道该科物种,极大增进了对该科多样性、生物地理以及生活史的认知。扇刺合脉等翅石蛾的发表有助于厘清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合脉等翅石蛾属提升为亚科水平提供了分子证据。


编辑 白爽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