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开始,聚焦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的集中整治在全国展开。


涵盖医药行业生产、流通、销售、使用、报销全链条,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学(协)会、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医保基金等全领域,实现医药领域全覆盖。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此次医药反腐,重点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尤其是利用医药领域权力寻租、“带金销售”、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


此次医药领域反腐与过去医药反腐有何异同?下一步如何发展?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任建明教授主要从事廉政建设、政府管理、公共组织领导等方面的研究。


任建明认为,此次医药领域反腐力度空前、史无前例。“从目前反腐态势来看,我期待医药领域能成为中国反腐败的一个样板。”他同时建议,从反腐败角度来看,这场反腐风暴应该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和主导,卫健委作为行业主管单位进行配合,其他多部门联合参与。哪里有腐败,纪检监察利剑就向哪里出击!


任建明(受访者供图)


谈力度

“此次医药领域反腐力度空前、史无前例”


新京报:十八大以来,重拳反腐已经11年了,为何会在这个节点进行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任建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从党政机关向各个领域纵深推进,去年11月开始中国足坛又刮起反腐风暴。此次医药领域反腐被称为“史上医药领域最强反腐风暴”,我认为有多个因素互动交织,但主要是由问题驱动的。


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经历了多年积累,近二十几年也有过多次行业风气整顿甚至集中反腐,譬如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把医药购销回扣列为治理商业贿赂的六大重点领域之一。在此前后,几乎每年都进行行风治理,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直接危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背景。


今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要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着力消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


今年年初以来,云南、四川、广东等省份先后查办了一批医院领导腐败案件,近两个月来各地持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今年7月,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形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又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强调要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一些地方先查处一批案件使得严重问题得以暴露,再到主管、主责部门跟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系统治理,这符合管理和治理的一般规律。从目前通报情况来看,可以说此次医药领域反腐力度空前、史无前例。


谈意义

“影响到国计民生,影响到每一个人”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此次医药反腐的重要意义?


任建明:从目前反腐态势来看,我期待医药领域能成为中国反腐败的一个样板。


一方面,医药行业涉及人的健康、事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大家非常关注。而这个行业牵扯的面向又非常宽广,影响到国计民生,影响到每一个人。


另一方面,回顾过去几次医药领域反腐,可以说已经把这个领域的主要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医药购销回扣、医患红包、过度医疗、医保欺诈、行政审批型腐败等,但这些问题长期存在。这一轮反腐风暴,由主管部门联合多部门行动,主责部门配合,我觉得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态势。


要建成廉洁中国,这个目标很难一蹴而就,但可以选择一些甚至一个领域率先突破,医药领域就有望成为这样的样板。通过此轮医药领域彻底反腐,确保实现医药领域的廉洁,形成制度性经验,使其成为一个既要治标又要治本的样板。教育、食品安全等其他行业领域也充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把反腐败这篇文章做下去,我觉得意义重大。希望此次医药反腐能给其他行业反腐败探索经验、带来启发。


谈特点

“要实现反腐的无死角,这前所未有”


新京报:此次医药反腐,与过去历次医药反腐有哪些异同?


任建明:此次反腐,从治标层面来讲,最大不同就是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国家卫健委明确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目标,集中整治六个方面: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从医疗机构领导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到医药代表,再延伸到行政主管部门,要实现反腐的无死角,这前所未有。


从治本层面讲,希望此次反腐能使医疗卫生系统腐败治理发生系统性、实质性变革,走上医药行业廉洁之路,这也是中国医药领域得以凤凰涅槃的重要机会。医药体系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如何既治标又治本,既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又不给行业带来打击,这需要智慧。


另外,从医药领域腐败来看,不同腐败主体的背后都是不同的制度和文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这轮医药反腐刚开始,下一步走向有待观察。我想随着反腐深入,后续会有持续举措出台来为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谈复杂性

“还是以贿赂为主,但环节更多、利益链条更庞杂,涉及到的人员更广泛”


新京报:医药反腐有哪些特殊性和复杂性?


任建明:医药领域涉及到医疗机构、患者、药企、保险、多个行政机关等多个主体,系统相当复杂和特殊。患者生病去医院,医院要为治病救人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要采购药品、医疗器械,专业性很强,又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确实很复杂。


但从反腐败角度去看,医药领域腐败还是以贿赂为主,比如药品耗材采购回扣、医护人员开单提成、医药代表给医生回扣、药企为药品注册审批或定价行贿甚至包括医患红包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贿赂。只是环节更多、利益链条更庞杂,涉及到的人员更广泛。


近年来,政府对少部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实施集中带量采购,在遏制医疗采购回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品类太少,绝大部分药品和医用耗材还适用原有的采购规则,可称其为“不带量”采购,即药品和耗材在实际使用之后才会付款。正是在该特殊采购规则之下,使得一些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疗专家卷入回扣旋涡,成为受贿犯罪的主体,这非常令人震惊和痛心。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20年11月,作为首个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均价从1.3万元左右跳水至700元左右,把均价一下打下来20多倍。在常见的采购活动中,腐败所能抬高的成本不外乎合同价格的一个百分比,例如百分之十、二十、五十等。而医药领域则是数十倍。


今年5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云南的一个案例,医疗器械经销商向普洱市人民医院销售的直线加速器进口价是1500万元,但医院进价却是3520万元,远远高于同期市场价格,这背后源于该院院长以借为名向经销商索贿了1600多万。这些都只是医疗成本的抬升,无非是增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国家医保基金的浪费。有专家甚至为了获得更高的回扣,丧失道德底线、泯灭良知,竟然使用不合格的药品和耗材,以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医药腐败造成了严重的医患不信任,甚至酿成了一些骇人听闻的医患冲突个案。这些案例触目惊心,其腐蚀性、破坏性令人震惊。从这些方面来讲,医药领域腐败与其他领域的职务犯罪、贿赂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谈机制

“哪里有腐败,纪检监察利剑就向哪里出击!”


新京报:医药反腐,主管部门与主责部门应该如何相互协调?


任建明: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从这些部署可以看出,目前医药反腐由主管部门国家卫健委牵头,多部门联合,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是全力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的动员会也明确指出,“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但从反腐败的角度来看,我建议由纪检监察牵头和主导,卫健委作为主管单位进行配合,其他多部门联合参与这场史无前例的医药领域反腐风暴。哪里有腐败,纪检监察利剑就向哪里出击!就像前两年粮食系统掀起的反腐风暴,多地揪出了“粮仓硕鼠”,成效显著。医药领域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关注。由行业部门主导反腐,会面临很多权限和利益的掣肘,反腐进入深水区,如果涉及到自身问题,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同时,价格工作关系国计民生,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也应参与其中。所以我建议,目前的医药反腐格局还应该再往前推进,从主导力量、参与部门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谈策略

“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建成廉洁医药长效机制”


新京报:医药领域要彻底实现廉洁,难点在哪里?


任建明:在腐败严重、腐败存量巨大的情况下,任何领域要把治标进行到底,彻底反腐,为最终实现廉洁奠定基础,都会面临既要彻底反腐败,同时又不能给行业带来摧毁打击的难题,这考验我们的决心和智慧。随着反腐风暴开启,一些群众和医护人员可能会情绪化,甚至愤世妒俗,但我们的主管部门、主责机关不能情绪化,要严肃认真地对待策略问题。对于腐败存量,应当历史问题历史看待、历史处理,把握政策策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最大限度地教育人、挽救人、感化人。要认真研究政策和策略,拿出科学的政策标准或界线。


科学的政策有了,还一定要兑现,执行到位,不能打折扣。治标彻底之后还有更加复杂、困难的治本工作,本在哪儿,如何治,如何系统、全面地推进体制改革,铲除已经形成的回扣和红包文化,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总之,医药反腐确实需要多措并举,将这场反腐风暴进行到底,赢得广大群众和医护工作者的理解与支持,也为其他行业彻底反腐创造经验。


新京报:专项整治如何才能取得长期效果?


任建明:首先治标要彻底,要把这么多年凡是有问题的都要搞个水落石出,同时在处理上坚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要给绝大多数人机会。清除医药腐败存量,而且能够可持续地把医药腐败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是建成廉洁医药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要治本,从体制机制上进行系统改革,要对多年形成的吃回扣这些腐败文化进行铲除。2006年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对于医药行业,只是取消了“顺价作价”政策,实现了药品采购“零加价”。这项改革当然十分重要,但还远远不够。还有上面谈到的“不带量”采购规则,理应早日、彻底废止。不仅国家层面的集采要带量,所有地方政府层面的、多家医院联合的、单个医院的采购都必须带量,都要提前明确采购数量,都要执行货到付款规则,甚至还要预付订金。


此外,医药价格是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市场化的领域。鉴于医药领域的特殊性,政府应当实行更多的规制和监管,“两只手”共治,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难度比治标要更大,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两手并重的情况下,建成新型医疗卫生体制,形成廉洁医疗文化,确保建成廉洁医药长效机制。


新京报记者 何强
受访者供图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