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夏季高温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挑战。烈日炎炎下,集中供冷能否成为一条有效的应对之策。8月2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会客厅举办“集中供冷的低碳发展空间”主题研讨会。


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胡情博士在参加研讨会时表示,集中供冷目前受到适用性、技术、价格三重因素的制约,应该在解决堵点的同时,进行多元化探索,进行技术、机制创新,最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北京新航城智慧生态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胡情。新京报祁明远 摄


集中供冷要以节能降碳为目标


胡情介绍,2019年之前,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做大兴国际机场通航前的保障工作,而通航之后开始对片区进行一些开发。因为远离主城区,就必须考虑能源供应的问题。然而,在双碳目标下北京市目前是禁止新建独立燃气供热系统的,要求新建供热项目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供热装机不低于60%。所以就只能在新能源上下工夫。


“我们只好向上开发太阳能、空气能,向下开发地热能,中间开发污水能,正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为了实现土壤的冷热平衡、提高投资的高效性,我们就开始了供冷。”


在解读集中供冷都有什么制约因素时,胡情表示,首先,当前因为供冷并不像供热那样被普遍需要。其次,在技术上,供冷出水和进水的温差不太大,使得传输损耗较大,因此供冷半径不能太大。当前临空经济区主要以地块为单元进行灵活设计。第三,当前集中供冷还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供冷价格也十分关键。


胡情认为,当前集中供冷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具备降碳性,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系统的总体能效息息相关,需具体项目具体讨论。他也认为在推动降碳方面,不仅在能源供应端需要进行探索,在末端的建筑上,也需要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在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所有新建民用建筑都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并且在探索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应用。


发展综合能源需要技术、机制创新


胡情表示,目前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已经启动了6个园区的建设,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就严格落实北京市新能源发展的相关要求。但因为不同地块功能、周边环境以及用能需求各有特色,为满足可再生能源供热装机要求,正在探讨以组团达标的推进方式。


胡情认为,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升,用户的供冷和供热需求会降低,从项目整体来说,为促进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供冷供热的相对分散是一个趋势,尤其是居住建筑领域。


谈及近年来绿色低碳技术在应用中的变化时,胡情表示,以前谈及绿色低碳,都需要向外进行推介,而现在这已经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在决策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会主动从绿色低碳的角度进行考虑。事实上,早在2012年,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就搭建了综合指标体系,在涉及绿色低碳方面,一开始的一些量化指标在推广中还是会面临一些困难的,而现在政府部门会去主动要求并落实。


“临空经济区能够把绿色理念落实到实践中,正好又遇到相关政策的加持,被认可度就得到了提高。”胡情表示,“但同时,我国还面临低碳标准与国际接轨的问题,需要通过好的标准赋能国内低碳实践,并且获得国际认可,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