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接续《青年变革者》,近日,许知远的梁启超第二卷《梁启超:亡命(1898—1903)》出版了。这本书虽然只写作了梁启超人生中的五年,但却是他走向独立与成熟的关键时刻——他逐渐摆脱康有为的阴影,也从孙中山的吸引中清醒过来,走向了对中国前途的独立思考。他不再打算倚靠朝廷“维新”,也不愿投身激烈的“革命”,而将热情倾注于启发民智的“新民”。期间种种冒险、挣扎、奇思异想与谬误,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诚如许知远所说,“我希望写的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人与他背后的时代的关系,是一个人与他同代人的故事,是一个人与他编织的一张世界之网的故事。”


9月2日(周六)18:30,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第163场活动,许知远将带着这本新书《梁启超:亡命(1898—1903)》,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以及单读主编吴琦、编辑总监罗丹妮,一起来回顾人物传记的写作传统在今天面临的课题与挑战,重新思考人与时代的关系,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图片

许知远 著;2023年8月;单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怎样去理解一个世纪前、与你的经历迥然的一个人?翻阅《清议报》是一种方式,喝菠萝啤酒、在墨尔本的淘金博物馆中闲逛,也是一种方式。时代充满断裂,过往即他国,也仍有某种连续性,风物会意外地存续下去,每一代的苦痛与喜悦,希望与焦灼,亦不无相通。——许知远,《梁启超:亡命(1898—1903)》


浩浩荡荡如洪流一般的历史面前,最渺小、最无力的是人,最鲜活、最有力量的也是人。无论是那些被公认为改变了历史进程的“大人物”,还是没有留下什么文献记载、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具体的人和事,总是我们进入历史的一种方式、一条道路。传记是关于人的故事,它像一把时间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过去的门。透过传记,我们得以发现被卷进时代巨浪中的许许多多的人。


《梁启超:亡命(1898—1903)》是许知远“梁启超五卷本”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梁启超流亡生涯,“更充分地描述了时代情绪、城市气质、各地华人社区的面貌,以及同代人的选择”。通过 19 世纪至 20 世纪中国转型的希望与痛苦,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梁启超的每一步——对时代的呼应,以及与那个时代的共鸣。通过走进梁启超的世界,重新发现一个与我们有着共通性的人。


9 月2 日(周六)18:30,《梁启超:亡命(1898—1903)》的作者许知远,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单读》主编吴琦和本书编辑罗丹妮将一起回顾人物传记的写作传统在今天面临的课题与挑战,重新思考人与时代的关系,重新发现人的价值。


重新发现人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新书北京首发会


图片



嘉宾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主创。著作包括《祖国的陌生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他正在撰写五卷本梁启超传记,其中两卷《梁启超:青年变革者1873—1898》,《梁启超:亡命(1898—1903)》现已出版。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代表性作品有《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王化与山险》《从大都到上都》《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漫长的余生》等。


吴琦,《单读》主编,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与项飙合著谈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译有《下一次将是烈火》《去山巅呼喊》。


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



活动时间


2023年9月2日(周六)18:30—21:00



直播预约


—— 直播平台入口 ——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各平台直播账号



微博


图片


(微博请留意当日置顶推文)



活动书籍


《梁启超:亡命(1898-1903)》


图片

许知远 著;2023年8月;单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知远“梁启超五卷本”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敷演出一部 19、20 世纪之交的全球风云画卷。


三十而立的梁启超,以世界经验反观中国困境。他逐渐脱离康有为,获得智识上的独立,也走到了思想成熟的关键时刻。从“维新”到“新民”,梁启超再一次推动了“变革”。


《漫长的余生》


图片

罗新 著;2022年7月;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公元 466 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被迫卷入,家破人亡,两年后被掠为平城宫的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意外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着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近八十年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


我们关注遥远时代的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没有他们,历史就是不完整、不真切的。


编辑/张瑶

海报设计/单读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