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范围扩大,北京正在通过挖掘旧厂房、仓库等闲置空间,改建成贴近居民生活、综合服务型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9月19日,位于丰台区纪家庙社区的志广果蔬便民服务中心开门营业,这家店的原址是一座闲置多年的旧厂房,经过改造升级后,变成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的便民商业综合体。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北京市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任务数量是856个。2023年的建设目标是总数的40%。而建好这个“圈”,要在挖掘空间、降低成本、业态搭载、综合体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这个便民服务中心的原址,是一个闲置的旧厂房,经过改造后变成了业态齐全的便民商业综合体。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便民综合体服务可辐射周边13个社区


今天一早,新开张的便民服务中心迎来了大批周边居民前来选购。胡萝卜0.99元/斤、土豆1.58元/斤、菜花1.98元/斤、西红柿2.58元/斤,进口澳柑18.8元/斤……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前排满了选购的居民。居民郝阿姨告诉记者,她住在万柳桥附近,离这家店步行过来要10分钟左右,“以前我买菜是坐一站公交车到草桥的超市,楼下也有小菜店,但菜是真不便宜。”今天听说家附近开了一家便民服务中心,她赶紧就拖着小车溜达着过来看看,“这一对比,价格还真是实惠。”



周边居民正在生鲜超市内挑选鲜果蔬菜。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这家店此前是一个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旧厂房,历时数月装修改造后,变成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可辐射周边3公里内13个小区,以及多个产业园和写字楼。记者看到,经过改造升级的便民服务中心一层是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生鲜超市,除了蔬菜生鲜,还设立了主食厨房、鲜肉区、鲜奶区、水产区、牛羊熟食区等。店里承诺“不卖隔夜菜”,新鲜蔬菜从中午12点过后,开始打折出售。


市民正在选购新鲜肉类。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超市一角设有扶贫专区,来自河南周口市的特色农产品在这里售卖,现场还可免费品尝。周口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工作人员介绍,河南特产在北京市场有一定的需求,为了帮助当地农户打开销路,他们与志广果蔬负责人吴志广联系后,决定在便民超市设立周口市农产品专柜,这次带到现场的都是非常畅销的农产品,比如逍遥镇胡辣汤、淮阳黄花菜、红薯粉条、干豆角,还有能助消化的鸡内金焦馍等。


在超市旁边,10元快剪服务吸引了不少前来买菜的老年顾客光临。不一会儿,等候理发的队伍就排了五六人。“大家放心,以后都是这个价格。”工作人员说,快剪店就是为了便民设立,每次理发只需10元。


便民超市内还设有10元快剪服务,吸引了不少买菜的老年顾客光临。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便民服务中心的二楼,是服装百货区,还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摆放了乒乓球台,几位居民正在打乒乓球。吴志广介绍,二层还将陆续引入维修店、五金店等服务业态,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各项服务。从生鲜超市走出来,旁边就是美食城、火锅店、茶叶店等业态。吴志广介绍,便民服务中心得到了玉泉营街道的大力支持,他们与街道合作,还将为特困居民免费提供上门服务,比如上门理发、维修,帮助交燃气费、电费,帮老人将收集的废品拿到店里换成菜等,“目前我们正在让社区统计特困户名单,由居民提出需求,我们来提供服务。”


二楼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居民正在打乒乓球。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北京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着力“扩容降本”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有关工作已纳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便民生活圈建设不是在过去补建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基础上简单“画个圈”。这里面包含的业态更多,且涉及空间布局优化、业态有机组合、基层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是个有机的社区商圈生态系统。


据介绍,北京市到2025年实现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任务数量是856个,2023年—2025年分别按照40%、30%、30%的比例有序推进。建设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建设质量,要坚持“以评促建”,将居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金标准”。而要建好这个“圈”,更要针对性解决痛点堵点,在挖掘空间、降低成本、业态搭载、综合体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空间载体是基础,既要千方百计挖掘可用空间,又要控制好租金成本,着力“扩容降本”。比如广外街道利用地下库房建设广外生活馆;海淀西三旗街道枫丹丽舍“邻聚里”,由街道提供用房、企业出资建设运营,打造集聚小修小补、洗衣家政、开锁配钥匙等多项便民服务的社区e中心。


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改善消费条件,丰富居民消费业态。在居民“家门口”(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城市释放各类经营用房资源,加快出租转让、改造开发,支持引入专业化运营商,统一招商、运营、管理。充分利用周边空置或过剩的旧厂房、仓库,以及闲置土地和违法建筑拆后空地等,通过调整或兼容土地用途,改建一批贴近居民生活、综合服务型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