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首届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在新发地农博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农博会持续3天,将举办三大主旨论坛和农产品推介会,助力新发地市场加快转型升级。在当天的开幕式上,北京新发地商会正式成立,发布了《商品交易市场诚信经营行为指南》。农博会现场设置3个主题展馆,搭建136个露天临时展棚,百余种名特优农产品现场展销。


9月22日,首届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开幕。商户李广西在向消费者介绍特色食用菌。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新发地商会正式成立,搭建企业发展平台


“目前,商会共有5家理事会单位、50个会员单位。”北京新发地商会会长张月琳表示,作为全市首个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的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北京新发地商会将在做好政企纽带桥梁、搭建企业发展平台、促进市场转型和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实现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互利共赢,引领行业前沿,共同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全市首个专为商品交易市场制定的规范经营行为类的团体标准《商品交易市场诚信经营行为指南》在开幕式上发布。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孙晖介绍,《指南》涵盖“主体资质合法、商品准入规范、规划布局合理、硬件设施齐备、经营管理科学、交易竞争公平、质量安全保障、追溯渠道畅通、自律体制健全、消费服务和谐”十个方面,为商品交易市场诚信经营提供规范指导,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现场,新发地市场6位“大王”“大户”分别与6家进口水果供应商签订贸易协议。丰台区商务局局长许渊源介绍,本次签约金额达1.2亿元,涵盖加拿大、智利、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的10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


本届农博会的协同发展主题展馆,陈列了京津冀及世界各地在农业领域合作发展的历史,讲述协同发展成效。此外,农博中心还设置了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农业文化三个主题展馆,全方位展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就。


商户在向消费者展示泰国金枕榴莲。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搭建136个露天展棚,开展农产品展销会


在室外销售区域,农产品展销会火热开场,有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榴莲,内蒙古的牛肉干,贵州的刺梨、腊肉、茶叶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百余种名特优农产品,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品尝、购买。农博公司负责人王帅介绍,本次农博会一共搭了136个露天临时展棚,展销各地各类农产品。“有些商户需要提前把货运过来,为了保质保鲜,我们专门协调出5个库房、冷库解决仓储问题。”


新发地国际榴莲馆9月初刚开馆,现在已经成为了市场的“网红打卡地”。国际榴莲馆负责人毛勇习今天凌晨2点多才结束营业,早上5点多就起来忙着现场布展。据她介绍,原本榴莲馆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营业,但没想到开业以来人气持续攀升。“现在快成24小时营业了,尤其是晚上,不断有消费者过来购买,有时候半夜都睡下了,还有人打电话要买榴莲。”毛勇习说,开业以来,榴莲馆的销售额和销量远超预期,“比我们之前的预期翻了三倍,一个档口仅白天就能销售两万多斤榴莲,销售额达20余万元。”


新发地“茄子大王”李军带着5大品类的茄子来到现场,有线茄、圆茄、黑长茄、青茄等,不断有市民咨询不同茄子都有什么吃法。他表示,农博会为他们带来了更多商机,一头对接产区、基地,拓展货源;一头对接消费者,扩大销量。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上,“茄子大王”李军带来了5大品类的茄子。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


张月琳介绍,本届农博会期间还将举办食品安全、果蔬供应链、农产品贸易三大主旨论坛,以及贵州、内蒙古等地农产品推介会,力争打造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交流平台、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的推介平台、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发展平台、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合作平台。目前,新发地市场已经基本实现了“走进新发地,吃遍全中国”的目标,在市场交易的产品来自国内34个省级行政区、1000余个县(市、区)及4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努力实现“走进新发地,吃遍全世界”的宏伟目标,为经济“倍增”助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