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全链条、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启动,工作人员正在照料间内进行对护理员进行培训。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有了国家标准。


据日前民政部举行的2023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GB/ T 43153—2023)近日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针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将为合理界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范围、规范供给主体资质条件及供给流程内容要求等提供基本依据,对于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8%,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09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9%。这其中,将有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由此,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也就成了一个愈发显现的刚需,尤其是对一些高龄、独居老人而言。这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的出台,实际是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南针”,对于扩大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规模与质量,解决好老人的后顾之忧,都将带来积极作用。


事实上,近些年由于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需求的突显,相关服务的供给增长已在明显加快,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始拓展上门服务,也催生了一些专门专注于养老上门服务的机构和个人。


像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康复护理等养老上门服务,如今在很多地方都不再稀缺,甚至还诞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老年写真摄影师、适老化改造设计师、上门助浴师等。在这种大背景下,及时出台服务基本规范,也就有了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国标的出台,也代表着国家对养老上门服务的一种正式认可,这可以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项服务,从而加快充实全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供给。


同时,标准有了,也相当于给行业发展提供了更清晰的预期,这将增强一些机构和个人的参与信心,并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像标准中的“总体要求”就明确了服务组织、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服务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给参与者划定了门槛,可有效避免一些无序发展乱象。


另一方面,服务标准明确了,无论是对于政府购买相关服务,还是对社会了解、选择、评价相关服务,也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解决好一些可能存在的服务纠纷,从而减少服务购买方的顾虑。


像标准中的“服务流程”就明确了从咨询接待、老年人能力评估、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准备到服务实施等一系列程序性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则明确了服务评价形式及对评价发现问题改进反馈的要求。


当然,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还远未定型。这注定了服务内容和标准的规范,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探索。


目前的国标实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并不代表对于其他创新的约束。在这方面,如何平衡好规范发展与创新发展的需要,也考验各地在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智慧。


但总体而言,有了国标,就是迈出了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对于供需两端都将带来实质性利好。


撰稿/吴振(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