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交通出行量的持续增长等多方面原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机动车发生轻微财产损失交通事故后,驾驶人等待交警到现场处理才挪车的现象,是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

 

2020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后来又陆续成立了13个分中心,线上处理轻微交通事故,交警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实现“1分钟接警,5分钟挪车”。据了解,今年1月至10月,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处理事故37万余起,为缓解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分钟,一场追尾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11月16日,早高峰刚刚过去,北京道路拥堵状况逐渐缓解。不料,一辆私家车和一辆面包车在南五环路行驶时发生追尾事故。

 

10时38分,122接警平台接到司机报警,随即这条事故报警信息被推送到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

 

10时40分,远程中心专席人员电话联系事故当事人,同时将远程处理小程序链接以短信形式发到了对方手机上,在快速的视频连线取证后,专席人员指导司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车挪到不影响后方车辆通行的应急车道上。

 

“按照你们追尾时的前后顺序停靠”“拍一下前车受损位置”“镜头挪到后车受损位置”“出示一下您的驾驶证件、车辆的行驶证件”……摄像头前,专席人员指导司机按要求仔细拍摄车辆近景照片,采集双方相关信息,然后根据现场情况认定事故责任,双方司机远程签字后,收到了线上推送的电子文书。

 

从接通电话到挂断视频,这场交通事故的处理总共花去13分钟的时间。

 

11月16日,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专席人员通过视频和事故当事人联系,完成了事故处理。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在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的办公大厅里,所有专席人员都这样紧锣密鼓地忙碌着。民警杨晓涛介绍,线上处理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减少了群众现场等待时间和事故车辆占路时间,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在过去,这样的小事故需要交警到达现场处理,赶往事故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取证、挪车,在这期间,事故车辆极易造成周边道路乃至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交通拥堵,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段,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

 

线上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一情况,尤其是节假日期间,线上处理的优势就更加明显。2023年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节假日以及北京马拉松、彩叶节等大型社会活动期间,远程处理中心拓展事故处理范围,进一步释放一线警力投入到社会面交通维护工作中,全市交通指数峰值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

 

保险公司提前介入,解决当事人后顾之忧

 

另外,杨晓涛介绍,在交通事故中,除了责任认定外,当事人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保险理赔。为此,远程处理中心推进警保合作,引入保险理赔专席进驻远程中心,开展交通事故处理理赔一体化工作,试行事故定责与理赔“一站式”服务。

 

11月16日,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理赔专席人员会根据人员、车辆受伤、受损情况和当事人沟通,进行理赔流程。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摄


杨晓涛说,专席人员处理完毕后,系统中关于事故现场的照片、电子文书就会自动推送给当事人所投保的保险理赔专席,理赔专席会根据人员、车辆受伤、受损情况和当事人沟通,进行下一步理赔流程,“轻微伤、轻微剐蹭的,现场可以协商解决的,可以在线进行理赔,需要进一步就医检查、车辆检查的,保险公司也会提前介入跟进,免去很多步骤。”

 

此外,如果车主购买的是外地保险,以前当事人都要等到民警到现场开具纸质版交通事故处理认定书,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理赔流程,但现在,可以直接远程线上处理,电子文书代替纸质事故单,方便了许多外地来京驾驶员。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编辑 彭冲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