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的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但在工地上铲沙子的村民王芳,脸上已经沁出汗珠。她用头巾擦一把汗,接着和工友继续修整村里一条数百米长的街坊路。在他们不远处,一条新砖铺地的街坊路从村民居住区延伸到河岸。

 

这座妙峰山下、国道附近的河畔村庄,常住人口一百来人,有千亩山桃、古树古庙和精品民宿。但今年受到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村庄一度路毁桥破、断水断电,八月中旬,村里水电网都已恢复。

 

对村民们来说,今年冬天并不愁过,因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取暖电器,有了电,屋里就总是暖和的。但村民更期待来年春暖花开,村里两条长满鲜花的街坊路提升工程将竣工,村民们觉得,伴随着春天一起到来的,还会有村里复苏的旅游业。

 

11月14日上午,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吴九会坐在家中,旁边的温度计显示室内20℃。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村民们在忙碌中过冬

 

11月15日,早上七点的桃园村,户外温度零下2℃。此时天还未亮,远处的高山、房屋、树木像剪影一样,人们只能看见它们的轮廓。在村西头,一群穿着厚衣服的人正在弯腰用铁锨铲土,“叮叮当当”的金属声,打破了村庄的清静。

 

乍一看,握铁锨的队伍貌似清一色是男劳动力,他们身材健壮,不多时便将路上混杂着砖块瓦砾的土层,铲成堆并转移到路外侧。但在活儿干得最快的几个人中,戴着头巾埋头干活的王芳,是这处工地上唯一的女性。

 

11月14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工人正在对道路进行修缮。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王芳今年55岁,家住在村中央关帝庙对面的街坊路上,这是村里民房最集中的地带。她性格开朗热情,喜欢和别人聊天,平时她只要在家,总有邻里乡亲上她家串门。可是这几年,丈夫吴九会身体不好,不再外出打工,子女又都在城里生活,她便成为家里主要经济支柱。

 

桃园村的道路提升工程给一些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今年七月,桃园村开始对村里休闲步道进行翻修。按照施工方案,村里要铺装沥青道路3000多平方米。王芳和村里几个人参加了施工队,帮忙铲土、搅拌沙子水泥等,每天工作的时间是七点到十二点,下午一点到五点。

 

中午歇工时间,王芳急忙走回家里,这时候吴九会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把它们都摆在了旧木桌上,是几个馒头和米饭,还有一碟白菜。两口子吃完饭后,吴九会慢慢进厨房洗锅刷碗。王芳也不闲着,挥舞着笤帚从屋内扫到屋外。很快,到了下午一点,她又去铲沙子了。

 

面对冬季的低温、山谷的寒风,桃园村的村民们始终是在忙碌中度过。今年70岁的村民刘慧娟,在早晨七点多就约了同伴,出门去找停靠在村口的蔬菜流动车;她回到家里,自己洗菜、做饭。中午时分,她在村里街坊路上四处溜达,将地上的塑料瓶子、树枝等捡拾干净。总之,她不让自己闲下来。

 

村里共有两条街坊路,按照村里计划,两条路都将打造成路旁栽满花草的休闲步道。冬天花草枯萎,村里一些像刘慧娟这样的老人,自发帮村里卫生员清理路上的枯枝败叶,“我们这村的人,别管70岁、80岁,只要能动弹,就一定会干活。别管天再冷,只要一干活,人身上总是暖暖和和的。”

 

灾后村庄重修了休闲步道

 

今年7月31日,桃园村遭遇了一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村里的一些地面被冲毁了。8月25日,记者第一次来到桃园村发现,村头桥面上躺了一个歪倒的电线杆,大把的电线散落一地;村里街坊路有条一米多深的长坑,工人在铺设管道;白色的文化墙上,有一个碗口大的豁口,是村民们当时为了泄洪用铁镐砸出来的。

 

11月15日,记者再来村里发现,村里一条街坊路上已经铺上了砖,形成一条新的休闲步道;那处被镐砸出的豁口,已经填上了。休闲步道两旁的房屋、精品民宿,被人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人走在步行道上,可眺望被永定河环绕的妙峰山。

 

11月14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街景,地砖已经铺设完毕。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村里另一条街访路,还处于施工过程中,但原先坑坑洼洼的地面已经被填平了,有轧路机在夯实地面。村党支部书记曹振刚说,天太冷,会影响水泥的性能,所以施工过几天将暂停,等到来年春天,再接着干。

 

“明年春天,桃园村就会有一条崭新的街坊路了,将是一水儿的沥青路,可以让游客开车横穿村域,纵览桃园风光。”今年60岁的曹振刚说。

 

桃园村地处妙峰山和永定河之间,距离门头沟城区只有17公里。村里许多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有的门前养花,有的屋檐前挂风铃、灯笼,在河畔周边,不乏有餐饮店、休闲园区。曹振刚说,在往年周末,桃园村人气颇高,每天能接待上千名游客。

 

但这场洪水带给村庄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八月以来,村河岸每天有近十台钩机在机械轰鸣声中整修河堤、挖掘水管通道;有数十个工人,忙着搬运钢管材料、配合机械作业。曹振刚每天上午八点,会和村干部巡视一遍村域内所有的施工现场,有时会要求施工单位清理现场。


实际上,施工单位并不归属桃园村管辖,而属于北京市内的一家企业。但曹振刚看到工地垃圾堆放的位置影响到村民出入的时候,会径直走到一个工人面前,一字一顿地向对方说:“你们必须把这些垃圾运走。”

 

“灾后的桃园村,已经在恢复元气了。你看,现在已经有游客开始来村里住宿了。我们得尽力给游客创造好的环境,我们村的旅游业,一天都不能耽搁。”曹振刚说。

 

傍晚七点,桃园村户外气温降至3℃,而村东南角一处装潢别致的民宿里,室内气温是21℃。这家民宿是村民曹振龙开的,他在客房里安装了空气能采暖设备。明亮的灯光下,一些游客穿着单衣坐在房间里看窗外远山的轮廓与天外的星光。曹振龙告诉记者,他家的客房已经预订满了。

 

在20℃冬夜里开“茶话会”

 

“八点整了,八点整了!老吴,快开机器呀。”四位阿姨围坐在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平房里,坐在正中的是屋主人王芳。她看到墙上钟表的时针指向了“8”,忙将屋外的吴九会喊了进来。

 

11月14日晚,几个村民聚在王芳家聊天。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每晚八点,是北京农村地区低谷电价时间段的开始。按照北京市相关政策,完成农村地区“煤改电”改造的村庄,住户在法定取暖季期间,晚八点至次日早上八点,可享受0.3元/度标准的低谷电价,同时市、区两级财政再各补贴0.1元/度,则村民实际用电费用为0.1元/度;补贴用电限额为每个取暖季每户最高1万度。

 

下班后的王芳,开始了自己的社交时间。左邻右舍的朋友晚上来她家串门,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屋里的电视机一直播放着节目,不过没人去看,只是用来烘托热闹的聊天气氛。但一到晚上八点,所有人的精神会兴奋起来:“从现在起,用‘大砖子’就是一度电一毛钱了。”

 

桃园村村民将蓄热电暖气称为“大砖子”,原因是这种约1.2米长、0.6米高的取暖设备,很像一块大号地板砖;此外,设备里还放了蓄热砖。据设备铭牌显示,该产品额定功率达到3200瓦,产品重量124千克。

 

11月14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吴九会坐在家中。他们家取暖主要依靠蓄热电暖气,当地人称为“大砖子”。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曹振刚回忆,七八年前,桃园村成为门头沟区“煤改电”试点村,根据政策规定,村民们购买蓄热电暖气,可享受补贴政策。据多位村民介绍,不同规格及型号的“大砖子”,价格有所浮动,总体上看,村民购买每台蓄热电暖气所花费的实际价格在600元到800元之间。

 

村民如果是在晚上八点到次日早上八点间使用“大砖子”,那么实际花费的电费是一度电一毛钱,一旦超出这个时间段,电费就是每度四毛八分钱左右。

 

不过,“大砖子”有蓄热功能,即使在村民不通电的情况下,也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散热。据设备铭牌显示,该设备的蓄热时间是九个小时。11月15日晚上八点,王芳家户外温度是3℃,而室内温度接近20℃。王芳自豪地说,这就是“大砖子”既能储存热量又能释放热量的功效。

 

桃园村大部分村民家里是用“大砖子”来取暖。吴九会说,使用“大砖子”比之前烧煤球取暖更便宜,而且更卫生、安全。但相比“大砖子”,他更想在家里安装空气能采暖设备,这种机器的供暖效率更高,如果价格能再合适些就更好了。


11月14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吴九会为孩子的房间也准备了蓄热电暖气“大砖子”。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村民们告诉记者,如果桃园村村民安装空气能采暖设备,没有政府补贴,个人安装的话,可能得需要花费上万元;目前该村村民只有买“大砖子”才能享受补贴政策,这也是村里大多数人家买“大砖子”的原因。

 

常来吴九会家串门的村民李淑媛,前几年盖了新楼房。她家里安装了空气能采暖设备,而且还将空气能供暖系统与地暖系统连接起来,无论中午还是夜晚,她家室内温度总在20℃以上。

 

桃园村等待春天的到来

 

11月14日午后1时,桃园村户外气温达到10℃,这几乎是一天里最暖和的时候了。村民谭瑞兰趁这个时间段,把屋里的绿植一盆盆都搬出来,摆放到屋门口,沐浴阳光。她顺便走出屋外,把盖在白菜堆上的塑料袋扯下来一角,让总捂着的白菜透透气。

 

11月14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刘慧娟家中囤放着越冬蔬菜。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谭瑞兰的卧室里有一方长炕,不过已经许多年不烧了,她在屋里摆了两台“大砖子”。上午开着窗户,屋里温度也在16℃以上。她说老伴有抽烟的习惯,趁他不在家,就多开会儿窗户。她曾听人说,七叶莲的叶片可以吸收尼古丁,于是她就专门在房间里养了一盆七叶莲。

 

桃园村村民普遍喜欢在家里养护花草绿植,随便走进一户人家,总能发现主人在封闭式阳台上,摆了一盆盆花草,比较常见的有长寿花、梅花,还有的人家在客厅里摆了一大片辣椒盆栽,辣椒树有一米多高,结出的果子又红又大。

 

11月14日,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桃园村,刘慧娟家中的盆栽郁郁葱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在家里种上植物,就会觉得春天还在。”吴九会家的院子是封闭式的,地上摆了许多他也说不上名的植物。有时候气温骤降,他就把一些盆栽搬进客厅里。他说,客厅的温度总是20℃,很像春天,比较适宜植物生存。

 

吴九会一年四季里最喜欢春天,“春天不那么冷,会让人愿意到外面走走。我们桃园村,曾经是京西古香道,沿途的商贩都在茶棚和桃山上凉亭内休息,而且村里有大片果园,每年春天都能吸引很多村外人来看花。”

 

村头小桥的附近,有一座木栅栏、石头墙围起来的果园,种了樱桃树和桃树。曹振刚介绍,这是村里的桃园,桃的品种有几十个,这些桃子成熟后,是给村民们分着吃的;村里也有一些种植户,经营了几个观光采摘园,向市民们开放,“每年三四月份,整个桃园村的几千亩山桃花开满山坡,是很壮观的,而桃花树下就是山间流水。”

 

桃园村的道路提升工程要等到来年春天才能完全结束,村民们在聊天的时候,总不禁流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之情。他们希望自己生活的家乡,能早点恢复到水灾前的样子,他们的生活也能够完全步入正轨。

 

“人人都喜欢春天,但问题是,我们得送走冬天,才能等来春天。”曹振刚说,未来的桃园村,会是一个像花园一样的村庄,整个村庄会成为一个旅游景区,一个以“世外桃源”为名片的永定河畔旅游村。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