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个周末,“冰丝带”为冰迷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11月19日,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幕。赛场上,来自全世界的速滑顶级高手奉献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赛事。赛场下,通过电视转播与国内外媒体报道,北京“双奥之城”的魅力再次闪耀世界,赛事带动的速滑热潮与各类消费进一步将冬季运动的“冷资源”转化为“热产业”。


本届速滑世界杯的举办,既是践行冬奥承诺,又是推动冰雪产业发展、促进冰雪消费,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成功尝试。


比比看

运动员滑“最美冰场”,体验“双奥之城”魅力


北京冬奥会闭幕21个月后,“冰丝带”再次走向世界速滑运动舞台的中央。


本次世界杯北京站,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又一次感受到这座冬奥会场馆的魅力。场地外观和内场造型景观壮丽,冬奥会原班人马打造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造就的“最快的冰”工艺与科技含量十足。参加本次比赛的挪威名将洛伦岑直言,这里是他职业生涯滑过的“最美冰场”,得到这位平昌冬奥会金牌得主的夸赞,足见“冰丝带”在外国运动员心目中的地位。


外国选手不仅对“冰丝带”青睐有加,更感受到了“双奥之城”的无限魅力。北京冬奥会冠军、比利时名将巴尔特·斯温斯在街头闹市骑行,见证北京城的现代与繁荣;北京冬奥会女子500米冠军、美国选手埃琳·杰克逊到访长城,了解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这些视频、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让全世界更加了解北京的今天与过去。


本站比赛夺得1银1铜的韩梅表示,外国运动员都非常开心来到北京参赛,并满意本次赛事期间的体验。顶尖运动赛事让更多人了解北京,这再次体现了大型国际赛事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中的核心作用。


赛事拉动了场馆周边、场馆文创等消费品销售。 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连连看

顶级赛事推动,“冷资源”成“热产业”


3个比赛日中,特别是有中国选手参加的晚场比赛总是人气高涨。观众中,既有对中外参赛运动员了如指掌的资深冰迷,也有第一次走进冬奥场馆的孩子,让冬奥特许商品又迎来了一次受追捧的小高潮。


除了赛事门票销售,赛事还拉动了场馆周边、场馆文创等消费品销售。据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开赛前两日就有超过10万元的商品销售额。


观看比赛之余,观众们在“冰丝带”周边的餐饮点消费,走进奥林匹克核心区的景点。其中,更有人就此在心中种下体验速滑、参与冰雪运动的种子,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


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资源,顶级比赛就是有这样的独特作用。北京冬奥会后,北京市充分利用场馆、人才、文化等冬奥遗产,加快推进‘体育+消费’‘体育+文旅’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以“冰丝带”为例,自2022年7月正式对公众开放后,逐渐成为重要的奥林匹克文化地标,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此外,场馆还进行了多项全国、全市的专业和业余赛事,并举办了花样滑冰演出等商业表演,充分盘活冬奥场馆遗产,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除了本次速滑世界杯北京站比赛,北京今冬还有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等国际大赛。“北京冬奥会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比翼齐飞,推动冰雪从‘冷资源’变身‘热产业’,不断书写‘双奥之城’的崭新篇章。”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陈杰说。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