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可以看到周围参展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客户,以及终端用户。” 在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杉杉股份(600884.SH)董事长郑驹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次链博会可帮助扩大杉杉品牌影响,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面向国际市场发声。


今年9月末,杉杉股份披露了拟投资12.8亿欧元,赴芬兰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计划,成为锂电板块出海大军中的一员。在此次链博会期间,郑驹就近期行业内关注度颇高的出海与产能过剩等话题谈及了自己的看法。


谈出海:最大挑战是同时保证海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整个产业链来说,出海这一步肯定是要走的。”郑驹在采访中告诉贝壳财经等媒体,杉杉股份的两大主业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均有着占比较高的海外市场。例如负极材料,虽然超过九成负极材料的生产是在中国进行,但作为负极材料下游客户的电池厂商则遍布全球,杉杉股份约30%的负极材料出口公司一家海外大客户。


杉杉股份首个海外工厂建设计划在不久前公布。公司拟在芬兰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不超过12.8亿欧元。据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两期项目产能规划各5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各24个月。这意味着一期产能或有望于2025年投产。


郑驹告诉贝壳财经等媒体,在海外建厂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同时保证海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郑驹透露,负极材料生产流程最大的成本来自电费,这也是公司选址芬兰的核心因素之一,当地以水电、生物质燃料等绿电为主,电价水平与云南、四川等地接近。而建厂的其他成本以及当地人力成本则是一重挑战,企业需要规划好如何在项目全周期中进行折旧摊销。


不过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出海锂电企业所建设的海外产能均以溢价更高的海外市场为目标。这些市场从中国本土进口产品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运输成本,这意味着在计算平衡好经济账后,如果出海企业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加上运费等综合费用后仍能具备竞争优势,自然有望获得采购订单。


谈产能过剩:精细化管理应对波动周期


经历了前两年的激进扩张与跨界入局后,锂电产业链今年步入全面产能过剩。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分享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锂电行业四大主材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普遍跌至60%以下,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跌到40%以下。


波动周期考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每个行业都有上行与下行周期,企业最该关注的还是做好自己的事。”郑驹在采访中告诉贝壳财经等媒体,今年杉杉股份没有公告过产能扩建,而是专注于对此前投建的产能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应对波动周期。他表示,产品出售的核心因素依然是性价比,相同价格下性能更好的产品会胜出,相同性能下价格更低的产品会胜出,“杉杉在技术层面与外界竞争是有一定优势的,接下来需要尽最大努力在成本方面做好”。


随着产能过剩,降价开始从上游传导。碳酸锂期货11月27日击穿12万元/吨的关口后持续下跌,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也已较去年高点跌去八成。


郑驹认为,价格下行是由行业整体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对于企业个体来说难以避免。他认为产能过剩仍将持续,短期内难以改变,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守住市占率与开工率。而这轮产能出清将有助于行业洗牌,优胜劣汰,淘汰部分扰乱市场的玩家。


“还是要认清定位,我们的两大主业都是以先进制造为基础的高科技型。”郑驹最后提到,对于这一类型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四点,成本、质量、持续研发能力与人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