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姿势对吗?”“帮我拍张照!”在冰立方冰壶馆中,大家兴奋地体验着冰壶项目。推球、滑行、松手,冰壶就在冰面上开始滑行,也随之传递着冰壶项目的魅力。12月10日,在“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举行的“冰雪向未来”系列活动——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校及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校长论坛上,与会来宾参观了冰水双驱的国家游泳中心,并实地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



嘉宾们体验冰壶项目。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北京国资公司、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共同主办。作为“冰雪向未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聚焦“后冬奥时期奥林匹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北京市大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校园冰雪运动的经验和做法。奥运冠军邓琳琳等运动员也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冠军经历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奥林匹克精神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戴文胜介绍,交大附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人都要参与一次运动会,并学会游泳。“奥林匹克精神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在公平竞争下如何面对输赢。”戴文胜提到了奥林匹克精神包含的三重内涵:卓越与尊重,奥林匹克精神强调追求卓越和相互尊重,鼓励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同时尊重竞争对手,体现公平竞赛的精神;和平与友谊,奥林匹克精神倡导和平、友谊和团结,通过体育比赛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拼搏与坚韧,奥林匹克精神鼓励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无体育不教育,无体育不青春。”丰台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忠毅介绍,为了应对现在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存在的问题,学校开展了课间时长改革,把每节课间都由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每个课间,学生都可以在操场活动10分钟以上。学生在操场跑、跳、玩耍,听到上课铃声再跑向教室,每节课都能精神抖擞。既解决了体质健康和视力健康的问题,也解决了心理健康的问题。“体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老师们是感触很深的。家长也开始接受了孩子身上小的磕碰,因为这是成长中必须经历的。”刘忠毅说道。

石景山电厂路小学校长薛东表示,没有实现课程化是奥林匹克教育难以传承和“可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做一个都不能少的奥林匹克教育”,归根结底需要固化的课程做保障。薛东介绍,电厂路小学确立了全校学生奥林匹克教育主题化系列课程,古奥运课程中包含“宙斯”直线跑、“斯泰德”往返跑、掷铁饼者、“斯卡玛”跳、摔跤等,还有“中华体育寻根”课程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投壶、蹴鞠等等。“实现了课程化,更是体现了可持续化,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受完整的奥林匹克教育。我们学校是首所试点校,希望将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将课程传播推广至更多的校园。”薛东说道。

延庆区大庄科中心小学校长张晓波介绍,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学校改变了运动会开幕式环节。在入场式中,学生在操场集结完毕之后,由各班级展示自创的节目,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六个班级分别代表中国快速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六个方面,包括中医药文化团队、民族传统体育团队、红星小队等。

组建多类体育校队、成立冰壶社团、建立学校冰场、开展冰雪精神文化建设……现场,昌平兴寿学校、首师大顺义实验小学、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通州区马驹桥中心小学、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等也各自分享了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和校园冰雪运动的经验和做法,并就冰雪课程、校队建设和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校及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校长论坛现场。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在论坛上,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速滑馆的负责人也分别向在场各学校的校长教师们介绍了冬奥场馆如何助力奥林匹克教育。截至目前,已有70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参与活动,走进冬奥场馆,感受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表示,欢迎各个学校组织相关运动队伍来到水立方训练,借助冬奥会的推动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项目中。国家速滑馆总经理表示,“冰丝带”开设了“冰享未来”研学营,期待更多学校能够加入进来。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左伟介绍,五年来,“北京2022”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小组共组织北京市级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相关活动50余项,包括冰雪嘉年华、“我心中的冬奥”演讲比赛、冬奥知识竞赛、冬奥主题演讲、小记者培训、冬奥“小小讲解员”集训营、“见字如面 对话冬奥”模拟冬奥会等,让北京冬奥遗产和奥林匹克精神惠及更多青少年。

“体育精神支撑着我完成了学业”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女性冠军营代表邓琳琳、张雯、程明分享了自己的冠军经历。


邓琳琳分享了自己的冠军经历。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摄


体操奥运冠军邓琳琳表示,自己在退役之后进入了北京大学学习国际关系专业。刚进入北大的时候,邓琳琳很不适应,长期的体育训练导致运动员的文化课水平不如其他同学,邓琳琳感受到极大的心理落差。“是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支撑着我完成了学业。”邓琳琳讲道,体操不是一个对抗性的项目,是一个自己和自己较劲,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运动员最大的优势是执行力。在北大期间,邓琳琳正是凭借着在体育中所学到的精神,凭着不服输的劲头,顺利完成了北大的学业。

前广西帆板运动员张雯讲道,自己在17岁的时候就在思考退役之后怎么办。张雯发现国外有俱乐部的概念,就决心以后要靠帆船帆板项目谋生。张雯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筹备自己的俱乐部。如今,她的广州云帆水上运动俱乐部已经与超过50所大中小学校有合作,让帆板运动进入校园。“奥林匹克精神不只教会你如何航海,更教会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冠军。”

射箭运动员程明也分享了她与射箭强队韩国队的比赛经历。“只要勇于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是冠军。”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