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随着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的开展,迁西经济开发区的赵彦、赵昆、高源成为了兴城镇东河南寨村的“新村民”。


半年很快,也很慢,驻村干部带领着村民们,整理村部、修整农家小院、重新规划道路、清理河道,小山村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驻村先“驻心” 是责任也是牵挂


河北迁西东河南寨村北临滦河、南面群山,坐落在经济开发区中区,是县里闻名的革命老区村,全村共有537户、2098口人,党员106人。村庄山地多,耕地少,村民收入除了种植板栗就是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初来乍到,几位驻村干部最先做的是了解村情,“没有人比本村村民更了解村里需要什么。”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彦表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摸排村子情况,了解村民急难愁盼,真正地走进村民心里。


入村第一天,他们就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开门见山查摆问题,会上各抒己见,当天就收集了30多条意见建议。接下来一周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党员干部逐个座谈,村民广场、背街小巷、山场林地,他们走遍了村里每个角落,并形成了“村情民意需求台账”。


“这本台账就是我们的工作指南。”他们对里面每一个问题都了然于胸。


“房顶漏雨,四面漏风,开会坐不下,议事没房间。”三人决定,“就从强基地、提精神入手。”

征求意见、设计方案、联系施工……先后投资50万元,综合服务站、润民书屋、邻里中心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如今的村部粉刷一新,院内绿植葱葱、室内设施齐备,真正地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拉近到触手可及。


驻村工作队勘查村庄情况。迁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驻村又“驻责” 是担当也是情怀


今年58岁的刘凤忠,在村口经营鲜桃采摘园已有十余年。“以前客人来采摘,到了村口进不来,要绕很远的路,因此流失了很多客源。”


“出村主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一直是大家的心病。”说起这条“横”在大家心里的“村痛路”,驻村工作队队员刘海枫感触颇深。


路通则民便,民便则心悦。工作队走访过后,数次奔波于县财政、交运、国控公司等部门,终于争取到50万元上级专项资金。


“施工那天特别冷,直到晚上十点多全部完工,大家才回去休息。”驻村干部赵昆说,晚饭的时候,他们买来盒饭,和工人们一起吃饱了接着干,想着村民清早就能看见平坦的出村路,再多付出也心甘情愿。


“路好走了,游客肯定越来越多。”刘凤忠的采摘园也有了新的希望。


翻开“台账”,工作队发现,村里河流的清理整治,也是很多村民的所想所盼。他们争取到县水利、老促会等部门支持,清理河道并垒砌景观式河坝800余米,依托革命老区宝贵文化资源,请专业人士进行规划设计,准备沿河打造红色文化长廊。“河边垂钓赏花,感受红色文化,相信不久这里就会成为网红打卡地。”队长赵彦信心满怀。


改造后的河道。迁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驻村更“驻情” 是憧憬也是信念


东河南寨村的板栗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每户均产约2000斤,占家庭收入的45%以上,板栗产量直接左右着每家每户的基本生活。


然而,700多亩山地的板栗下山难问题,困扰了村庄多年。“收板栗太不方便了。”64岁的韩井财说。


很快,一条上山的柏油路,宛如一条黑色丝带蜿蜒在山林间,这是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们新修的。


围绕板栗增产,工作队发现,东河南寨村的栗树产量只能靠“老天爷”赏饭,因电力问题,根本无法实现灌溉。随即,他们联系县供电公司,申请上级项目支持,设计新增200KW变压器两台,目前已完成选址和备案,落成后,将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全村栗树灌溉和村民用电不足问题。


基础硬起来,客人请进来。因迁西良好的营商环境,一家广州的企业决定设立河北生产基地项目,而这个项目就坐落在东河南寨村。工作组多次邀请企业负责人入村,围绕板栗收购、生产用工等环节展开洽谈,目前已初步达成设立企业直购点和优先录用企业员工等意向。这为村民未来的增收,带来了新的希望。


夜会。迁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京报首席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