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餐饮业烟火气持续回归。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47485亿元,同比上升19.4%。全国餐饮收入、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4.8个、2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幅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2个百分点。


作为餐饮行业的大品类,火锅企业业绩恢复较快,多家火锅品牌扭亏为盈。同时,火锅新品牌快速扩张,但一些有明星光环的火锅加盟店却陆续闭店。此外,伴随客单价的回落,头部火锅品牌不断推出更具性价比的服务,寻找新的增量空间。


关键词:明星效应褪色


今年以来,火凤祥、贤合庄等带有明星光环的加盟火锅品牌加速门店收缩。


2021年7月22日,火凤祥曾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全国门店数量突破200家。今年8月,新京报记者探访了解到,火凤祥悄然关闭了北京的3家门店。回龙观店于今年6月停业,新中关购物中心店、房山熙悦天街店则在更早些时候关闭。火凤祥在北京只剩1家门店在营业。新京报记者当时曾致电火凤祥官网预留的电话,负责加盟的工作人员称全国有100多家门店,但并未给出确切数字。而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当时火凤祥全国门店不到40家。


贤合庄则在今年5月退出北京市场,并加速全国门店的收缩,上海、贤合庄总部所在的成都目前也已无在营业门店。媒体报道显示,鼎盛时期,贤合庄全国门店数量一度达到788家。据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显示,目前贤合庄全国门店仅剩139家。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明星火锅品牌门店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依赖明星效应,同时连锁运营管理水平也过低。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也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明星餐饮代运营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监管盲区,“加盟商等于散养”,一旦出现问题,因为很难直接对接明星,总公司容易造成决策的不及时,严重者可能造成门店倒闭。


关键词:“新星”进击


有明星光环的火锅品牌加速收缩,网红火锅品牌则加速更新换代。从今年3月开始,朱光玉火锅馆、鸿姐老火锅、萍姐火锅等川渝火锅“新星”加速在北京拓店。


上半年,朱光玉火锅馆、鸿姐老火锅相继在北京开设首店。据大众点评网显示,朱光玉火锅馆目前在京已有4家门店,分别位于丰科万达、颐堤港、工体、青年路。鸿姐老火锅在京门店数量达到5家。今年6月,被称为“公路夜市”的重庆老街区特色火锅萍姐火锅在北京三里屯开设首店,截至目前,已在京开设5家门店。


“新星”进击,小龙坎、蜀大侠、谭鸭血等老牌川渝火锅则正在面临品牌老化问题。据红餐研究院、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6月20日至2023年11月22日,谭鸭血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减少了269家,蜀大侠门店数量减少了23家,小龙坎门店数量则从超760家减至650家,一年多骤减110家。


有观点认为,火锅行业的竞争壁垒不太高,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容易出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现象。消费者通常有审美疲劳、饮食疲劳,所以很多消费者抱着尝鲜心态,去尝试具有网红基因、新出现的火锅品牌,同时结合火锅“新星”营造的“烟火气”“夜市”等氛围感,让这些品牌频频出圈。


关键词:寻找增量


业绩回暖,但整体客单价下降,在这一背景下,火锅头部品牌开始尝试创新业务,寻找盈利增量空间。


据海底捞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底捞取得营业收入188.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增长24.6%;净利润22.6亿元,已接近2019年全年净利润。在人均消费方面,从去年同期的105元下降至102.9元。据九毛九最新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怂火锅翻台率为3.9,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3.4有所提升,客单价为121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0元减少9元。呷哺集团旗下的湊湊火锅在一线城市的翻台率为2.4,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2.0有所提升,一线城市的客单价为139.3元,去年同期则为150.5元。


在客单价下降的趋势下,很多火锅品牌尝试探索更具性价比的消费模式。今年以来,海底捞试水性价比“三件套”:平替、自助和快餐外卖,因此不断登上热搜。“海底捞将上线火锅自助”“海底捞推出‘下饭火锅菜’”“海底捞开设‘嗨捞火锅’”等引发业内外关注。


有观点认为,餐饮消费环境发生变化,消费者对餐饮价格更为敏感,促使餐饮品牌不断通过丰富产品、服务,寻找市场增量。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