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热情升温。


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12月28日,今年共有超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39份上市公司公告,涉及购买董责险相关事宜,其中不乏投资者熟悉的公司,如美的集团、申通快递等。


董责险全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公司赔偿责任险”,是针对公司董事、监事以及高级职员在行使职责时所发生的错误或疏忽的不当行为进行赔偿的保险合同。


早在20年前,董责险就已进入中国,但真正“热”起来还是在最近两三年。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0年实施的新证券法不仅加大了对投资者的保护,也加大了对董监高人员的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此外,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企业在海外上市,需要遵循海外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发生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故,则需要赔偿。再叠加近年来几起案例暴露了董监高巨额的责任风险,因而,我国的董责险热度有所升温。


239份上市公司公告涉及董责险 东方甄选“小作文”类事件也能赔


截至12月28日,今年共有239份上市公司公告涉及购买董责险相关事宜,已连续2年维持在200份以上。


贝壳财经记者翻阅公告发现,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的原因一般是“完善公司风险控制体系,降低公司运营风险,同时,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行使权利、履行职责”等。


以12月27日南网科技发布的公告为例,其称,为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保障公司和投资者的权益,促进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更充分地发挥决策、监督和管理职能,公司召开的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议案》。


该公告还披露了董责险详细的保障内容,主要包括公司的保障、董监高及其他相关主体个人的保障,前者责任涵盖上市公司遭受的监管调查保障、民事索赔保障,上市公司遭受的行政和解、持股行权保障等;后者则涵盖董监高及其他相关主体遭受的监管调查保障、民事索赔保障,董监高及其他相关主体遭受的行政和解、持股行权保障等。这些保障内容基本也是董责险的标配。相关责任保额为5000万元/年,保险费预算不超过40万元/年,保障期限为12个月。


总的来说,今年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方案保额更多在数千万元到1亿元之间,每年保险费用则在数十万元。


董责险近3年来“走热”与监管收紧及实际处罚案例的“前车之鉴”不无关系。


2020年实施的新证券法确立了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诉讼代表人制度,董监高的责任风险显著提升,在一些重大案件中,董监高有可能会承担与薪酬不符的高额赔偿,激发了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投保需求。


杨泽云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通过购买董责险,上市公司可以获得赔偿费用的补偿,减轻了董监高等管理人员的个人经济风险;其次,董责险有助于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此外,董责险还有利于上市公司打造良好信誉和形象,因为董责险实际提高了董监高等高管人员的赔偿能力,有利于公司承担责任。


除此之外,董责险还提供追溯期保障,即可承保因起保前实施的不当行为导致在保险期间内遭受的索赔;不记名保单,即保险期间内的人员变动,无需向保险公司报备等特点。


近年来,上市公司因高管履职不当等引发的个股风险并不少见,离现在较近的如东方甄选的“小作文”事件,公司高管孙东旭因不当言行,引发公司股票大跌、市值缩水。在这种情况下,董责险如何发挥作用?


华泰财险商险承保部金融险总监周一芳表示,一般而言,如果因公司高管不当言论引发公司股价出现较大波动,可能会引起监管关注及股东索赔。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公关费、律师费及审计费等,董责险均可理赔。


不过,在具体实践中,董责险可能会助长被保险人疏忽、过失行为,但“功大于过”,“如果没有董责险,即使法院判决董监高等侵权人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但受限于赔偿能力,受害人可能也无法得到充分赔偿,这显然不利于受害人的权益保护。”杨泽云表示。


此外,贝壳财经记者还了解到,保险公司通常也会通过费率、免赔额、免责条款等方式,来降低道德风险,比如,若被保险人理赔发生率较高,很有可能会引发下一个年度保费的上涨。


董责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保险公司需应对精准定价挑战


贝壳财经记者拿到的一组业内数据显示,在欧美市场,董责险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必备品,而在中国香港市场,有超85%的上市公司选择购买董责险,即便近年投保量有所提升,但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仅有25%,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保险公司面对需求不断增长的董责险市场,是机遇也是挑战。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董责险的费率基本是“一司一费”,根据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定制费率,但从趋势而言,近年来,董责险的费率有所上升。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保险业务团队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市场报告(2023)》显示,A股董责险平均费率自2017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17年三季度的千分之二上升至2022年的近千分之八,这与A股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敞口不断上升密切相关。


杨泽云表示,保险的定价需要基于历史经验数据,而目前我国董责险的赔偿案例较少,打造较为精确的精算模型难度较高。“同时,董责险总投保量仍较少,而企业董监高承担的责任又在提升,因此,保险公司经营董责险面临较高风险。”


挑战之下,保险公司如何应对?周一芳称,费率提升的确是险企经营董责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公司在董责险理赔上积累了较多经验,也能借鉴股东方安达在海外多年经营董责险的经验,加大对核保层面的投入,包括对核保人实际核保严格要求等,此外,还会限定单个客户的承保额度,来维持整体险种的可持续承保能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