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张静姝)12月28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召开未成年人保护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未成年人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近年来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情况、裁判思路进行通报,同时发布四起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引导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吴某某系某学校学生。吴某某利用手机软件及网站资源,非法解封涉嫌诈骗的QQ号3万余个,非法获利15万余元。现已核实其解封的多个QQ号被用于电信诈骗犯罪。后吴某某被民警抓获,检察机关以被告人吴某某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认为,吴某某在明知他人QQ号因涉嫌冒充他人信息实施诈骗和存在违规批量业务等原因被冻结的情况下,仍提供解封QQ服务,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并从中获取非法利益,侵害了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其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应予惩处。被告人吴某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综合考虑其行为手段、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对其判处刑罚。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了解到被告人吴某某自幼对互联网行业充满兴趣,有志于从事相关行业,但因自身法治意识薄弱,对涉网络犯罪行为性质存在认知误区,在猎奇、逐利等心理驱使下实施犯罪。承办法官当即对吴某某进行法庭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价值观。为使吴某某更好回归社会,法院聘请心理辅导老师,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从人生观、挫折承受转化等角度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消除其内心压力和抵触情绪,促使其真诚悔悟。

案件生效后,考虑到吴某某释放时间已经临近春节,承办法官经与其亲属联系,得知吴某某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其父亲需留家照顾,无法来京接其回家。为帮助吴某某在春节前夕与家人顺利团聚,在征求其意见后,承办法官为其购买返乡火车票,并鼓励其树立改过自新的勇气和信心。该案的妥善处理,实现心理疏导与判后帮教的有机融合,彰显了司法温度与人文关怀,取得“1+1>2”的良好成效。

法官表示,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空间,但一些违法和不良信息也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未成年人如不能树立、掌握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与能力,极易误入违法犯罪的歧途。因青少年与成年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可塑性,大多数罪错未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尚未完全定型,若能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帮教并介入行为矫正,将对预防其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具有显著帮助。通过心理评估和心理辅导这两种手段进行帮教,有利于罪错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让其从心理上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矫治,促进自身偏差心理的转化,减轻、缓解甚至消除不良心理及行为。


编辑 杨海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