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节前夕,北京某中学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颁奖仪式。图/新华社


教师的“铁饭碗”正在逐步打破。


据新京报报道,1月7日,北京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召开,会上通过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根据新规,丰台区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丰台区此次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针对少部分教师抱有“铁饭碗”观念,存在的“躺平”现象,下了剂猛药。教师,理应为人师表,教师行业也应成为敬业履职的典范。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为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划出行为底线,也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要之举。


长期以来,教师行业是否应该引入退出机制众口不一。“好的教师进不来,不合格的教师出不去”,导致一方面教师编制考试竞争激烈,一编难求,另一方面现有编制还存在浪费情况,既有失教育的公平公正,还加剧财政支出压力。但建立退出机制,似乎又容易走向“末位淘汰”的极端,增加教师“内卷”负担,不利于终身从教。


种种争论中,贵阳贵安、浙江宁波、山东平阴县等不少地方,已出台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相关文件。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全国明确宣布了教师退出机制的,已经超过10个省市。可见,共识正在逐步积累。


就北京而言,此前,2022年12月初,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就发布《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将教师退出机制提上日程。其中提到,将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依法依规依程序撤销教师资格、清理退出教师队伍。而在这十项准则中,就明确有“用心教书育人”“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要求。


一个选择“躺平”的教师,不可能“用心教书育人”,也谈不上“爱岗敬业”。不可否认,获评高级职称后、即将退休前,往往是教师“躺平”高发期,“干好干差一个样”等,也容易成为教师“躺平”的外在诱因。但无论如何,在编不在岗、人浮于事的“躺平”乱象,都不应成为教师的选择。


而在现有的管理制度中,只要不违法、不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学校几乎没有任何办法约束“躺平”老师。这从人事管理的角度看,显然是一大漏洞,也不利于教师健康成长。


丰台区此次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学校冗余人员进行清理,释放学校编制潜力,减少或杜绝学校人浮于事的现象,最终指向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从制度层面堵住个别教师偷懒怠惰的可能性。


对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而言,面对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教师人员,相应的管理体系中理应存在退出机制。任何一个行业,入门后“一劳永逸”,于从业人员、于行业本身发展来说都不是好事。教师自我素养、专业技能的提高,当然需要自身的努力和对职业的认同,外在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也不可或缺。


以此而言,丰台区此次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无疑具有现实示范价值。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