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来,有关“课间圈养”现象、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受到限制的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23年11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记者注意到,北京已有学校试点延长课间时长,或因地制宜“巧设计”,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使“课间十分钟”活起来。


课间十分钟的“消失”背后存在哪些现实原因? 如何更好地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在近日开幕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聚焦该问题分享观点、建言献策。


学生安全风险、场地限制是主要原因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然而部分地方家长反映,一些学校在课间限制学生活动范围,学生课间不被允许去操场活动,有的甚至不允许学生离开座位,还有学校要求学生除了上厕所、接水外,尽量不外出活动。


课间十分钟为何会“消失”?北京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暴冰分析称,第一,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担心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因磕碰、打闹而发生纠纷乃至安全事故。第二,学校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和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第三,针对课间活动的常态化督导检查有待加强。


针对上述问题,暴冰建议,在现有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基础上,组织教育、司法等多部门进一步细化有关法律法规,厘清各方责任,联合研究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校内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探索建立更全面的家校纠纷治理机制,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学生保险机制,尽量缓解学校和家长对课间活动的安全顾虑,为课间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建议学校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走廊护栏、监控摄像头等硬件设施的质量,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确保活动场地和设施安全,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运动、游戏的技能指导和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危险防范,并通过校园公告栏、广播、公益讲座等渠道多作安全提示,引导学生安全有序活动,降低校园安全事故风险。


记者了解到,一些北京的中小学校正在主动破题,把课间真正还给孩子。例如,在北京一六一中学主校区,课间被延长到了15分钟,为了保障课间15分钟全部归学生所有,该校教学处开展的定期评教评学中,“是否压堂”是重点调查项目之一,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维权”。再如,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不仅在楼道里设置了走迷宫等益智游戏,各班还都配有玩具箱和微型图书馆,有棋类、手工类的游戏,还有两百多本图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避免矫枉过正,专家建议弹性管理


记者了解到,课间十分钟的“消失”背后,学校和老师却面临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现实困境。北京市政协特邀界别委员、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注意到,在中心城区的许多学校,校园面积非常有限,如果学生课间都跑去操场活动,校园完全不具备充分的活动空间。


此外,在教师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多数学校的师资力量都处于紧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学生课间安全,学校再拨出人力去看护课间玩耍的学生,很难实现。


另外冯国佑认为,现在的学校几乎都安排了体育课、大课间、早操等固定的户外活动内容,并且能够做到活动项目科学、活动时间有序、师资匹配到位,而且这些运动已经可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户外运动需求。“如果在短短的十分钟课间,还要求学生必须到操场上去,也是矫枉过正。”


在冯国佑看来,对于“课间十分钟”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建议,根据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准确厘定所需校园面积和应配备教师人数。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调,为不具备保障学生充分活动的学校,拓展学校操场面积,增加配备师资力量。


同时,他建议对学校“课间十分钟”实施弹性管理。既不要强制学生除打水、如厕外只能坐在教室里,也不强制他们必须走出教室,跑到操场去活动。应该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同时对于那些校园面积有限的学校,可以考虑分时段、分年级自由活动的办法。


学校和家庭间应建立有效沟通渠道


实际上,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改变“课间圈养”现象,在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的同时,也在考验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


针对家长和社会的呼声,冯国佑建议学校组织家委会、家长志愿者走进学校实际体验,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充分沟通,面对面了解调查。“这样才能改变信息不对称情况,平息家长的焦虑心情,同时确保孩子们可以享受一个安全、平和、愉快的校园时光。”冯国佑说道。


暴冰也针对加强家校协作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积极对话、达成共识。学校有责任将课间十分钟的益处、可能存在的风险、学校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告知家长;家长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积极支持学生在课间进行自由活动,理性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未知与风险,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暴冰建议教育部门持续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复和解决合理诉求。


记者注意到,2023年11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同时,将要求学校密切家校社协作,争取家长理解和社会支持,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