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1月20日至24日召开。会议期间,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界别政协委员、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何海燕带来了一份关于创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挖掘机制,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何海燕发现:“北京拥有丰富的高校和企业资源,并逐步构建了多层次的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度体系,但在探索性实践中,仍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具体包括:“部分中小企业的真实需求难以有效获取,高校高质量的成果供给尚需系统挖掘与培育,校企供需对接后的产业化落地仍需发力。”


“我们调研发现,虽然在京高校积累了丰富的存量技术成果,但能解决企业现实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成果供给依然不足;从校企合作研发来看,博硕生和青年骨干等作为主力参与者从事横向合作研发的积极性尚待提高,有效解决企业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成果的增量供给也亟待挖掘。”何海燕告诉记者。


因此,何海燕主要提出三点建议:“进一步完善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创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挖掘机制;积极营造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板生态。”


何海燕表示:“建议优化存量,协同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在更高层次建立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多部门协调会商机制;系统挖掘企业需求、对接匹配高校成果供给,及时提炼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加快形成有组织转化、市场化运作、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立体式校企科技成果转化新态势和布局。”


“建议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集成构建校企供需对接的数字化平台,完善部分揭榜挂帅榜单发布的精准可信、供需路径对接畅通、揭榜者能力适应匹配;并建议以校企合作项目落地与产业化为最终评价标准,组织第三方专家进行评价论证,对参与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优秀协会、平台和企业给予奖励与认证,逐步培育建制化的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制定覆盖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支持激励政策,比如,提前研判出台支撑高校优秀博硕士博后等主持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果认定和人才评价政策,探索多元途径给予促成校企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的各主体以后补贴激励等。”何海燕说。


编辑 赵方园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