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广西南宁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向当地金融机构推送了第一批107个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白名单”中的北投荷院项目已获得民生银行南宁分行3.3亿元开发贷款,这也标志着首个城市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正式落地。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上透露,在2024年1月底前,第一批地产项目白名单就可能落地并争取贷款。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白名单”也正在加紧出炉,房企也表示,“已经积极申报,期待有更多项目可以入选白名单。”


部分出险房企:积极申报项目


广西南宁率先发布房地产项目融资“白名单”,其他城市的“白名单”也正在加紧出炉中。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近日,青岛、福州等城市已经加速摸底在建房地产项目融资需求,筛选符合白名单条件的项目。以福州市为例,其房地产“白名单”项目需满足以下条件:房地产开发项目处于在建施工状态,包含短期停工但资金到位后能马上复工,并能建成交付的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与融资额度基本匹配的抵押物或者抵押担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已明确拟申请贷款的主办银行,并接受贷款资金封闭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被抽挪的资金已及时收回;房地产开发项目初步制定了贷款资金使用计划和完工计划。

此外,据媒体报道,1月29日,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正在抓紧推进相关工作,目前全市已经有120多个项目进行了申报,青岛住建局将按照住建部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原则,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并向金融机构推送。

在询问中,某华南出险房企向记者表示:“正在积极申请,能申请的都申请,努力一把。”某华东出险房企也同时表示:“符合条件的都会积极申报,具体结果还需要等待公示。”也有部分龙头房企表示:“尚未收到有关白名单的消息,不太清楚。”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各地在加快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和落实。广西之后,其他城市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将持续落地,随着更多房地产项目贷款支持落地,支持项目融资的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有助于缓解房地产贷款的紧缩情况及扩大房地产投资,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


此次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是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内容之一。1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共同发布建房〔2024〕2号《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

按照《通知》要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同时,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项目,要提示金融机构审慎开展授信。

1月26日,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在会上指出,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据住建部官网公布的信息,中央财办、中央金融办相关司局负责人,以及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有关负责人和35个重点城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这也意味着公布“白名单”的城市可能将达到35城。

“白名单”:从房企到项目

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市场消息称,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将包括万科、龙湖、碧桂园、旭辉等规模房企,其中不乏已经出险房企。

虽然房企白名单消息一直在发酵,但官方层面尚未有具体的名单公布。从各地市来看,房企白名单也在今年的任务之列。比如,2023年12月1日,湖北省武汉市发布《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及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优化项目审批,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1月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三门峡市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其中也有“支持省级白名单房地产企业和辖区优质房地产企业改善资产负债表”的提法。

事实上,针对房企白名单的做法,地方层面也早有先例。比如,作为“保交楼”任务较重的河南省,在2023年年初,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河南省房地产行业省级白名单企业的通知》,筛选确定了100家房地产行业省级白名单企业,包括建业、正弘、永威等本土头部房企均入选。这份“白名单”不仅涉及范围大、涵盖出险房企,而且名单是动态调整的。

在房企白名单悬而未出的时候,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抢先落地。“目前,有两种猜想,比如房企白名单和项目白名单并行,但是也有另一种猜想,如果按照救项目不救企业的思路,最终只会有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地,这也和保交楼的目标一致。”华东某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

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持续加大


事实上,自“金融16条”实施以来,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融资环境并未有效改善。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全年,典型房企融资量下降三成。

与此同时,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态度仍然谨慎,房地产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持续压缩,增速放缓。某沪上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尽管有尽职免责的提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上,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高风险贷款可能出现的坏账,对于房地产贷款的投放仍然比较谨慎。”

进入2024年,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更大,此次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为常态化的机制被寄予厚望。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近期,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各项融资支持政策,落脚点都在房地产供给一侧。其逻辑与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融资”“三个不低于”“房企白名单”等金融支持举措一致,均是通过供给端政策优化调整,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支持政策的宽松仍要有实际的落地,才能对房企形成有力支撑,对于房企而言,当务之急仍是把握好当前政策利好的窗口期,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加快项目去化。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