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京津冀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让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并通过协同创新实现生产力再造。


政事儿工作室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访谈录”,全景展示京津冀新发展、新变化。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未来之城。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设立6年多来,雄安新区这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近日,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局长王彦伟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目前,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未来,雄安新区将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大家对雄安的印象不再停留在规划上、建设中,而是感受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管理和服务。


王彦伟(受访者供图)


谈雄安新区建设

“一座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新京报:你如何评价雄安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


王彦伟:雄安新区设立6年多来,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京雄高铁、京雄高速、雄安至天津高铁和高速通车运营,雄安新区快速融入京津1小时通勤圈,北京援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项目及宣武医院(一期)已开学开诊,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加快落地建设,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营,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不断加速。


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成果,也将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雄安新区全景(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工作取得了哪些标志性进展?在协调服务机制上,雄安新区探索出了哪些路径?


王彦伟:雄安新区始终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一首要定位,全力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各项任务落实。


目前,首批4家央企总部加快推进,中国星网总部正在开展内部装修,中国华能总部主体结构封顶,中国中化总部加快建设,中国矿产总部正抓紧推进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开工准备工作,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协和医院雄安院区项目正在履行立项程序。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产业园、中国移动(雄安)智慧城市科创中心、中国联通雄安科技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作用进一步显现。


雄安新区建立健全“指挥部+管委会+工作专班+综合服务中心”承接疏解工作机制,开辟疏解服务“绿色通道”,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协调服务机制,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一条龙”“一站式”综合服务,全力服务保障标志性疏解项目高效落地。


谈着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给予企业‘真金白银’支持,疏解促进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新京报:央企总部的落地会对这座“未来之城”产生哪些影响?雄安新区将如何持续做好对接工作?


王彦伟:央企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内容,央企总部示范带动效应强,对于雄安新区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和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雄安新区始终坚持把承接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摆在突出位置,组建服务专班,出台专项政策,积极主动对接。


目前,首批4家疏解央企总部加快落地,2023年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2家,中央企业累计在新区设立子公司及各类机构超过200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筑巢引凤,加快集聚“功能”要素,以功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加快推动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建成投用并尽快启动疏解搬迁,衔接做好第二批疏解央企总部承接工作,形成更大示范带动效应。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数量和质量并重,引进更多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着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雄安新区全景(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让疏解企业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是大家一直关心的问题。在创新体制机制上,雄安新区如何不断拓展改革范围,打造“雄安质量”?


王彦伟:围绕让疏解企业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我们积极推动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拓展改革创新范围,聚焦疏解人员子女教育、养老、医保、住房公积金和人才激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细化实化政策措施。


建立京籍疏解人员子女在新区就学及回京就学保障机制,服务京籍疏解人员子女在新区入学,优先保障京籍疏解人员子女到北京支持建设的学校就读。完善疏解人员社保、医保支持政策,以“基本”+“补充”方式与北京医保待遇同步,扩大医保目录保障范围,实现疏解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医保报销比例及实际医保待遇不低于北京同期水平。实现疏解人员住房公积金政策与北京同城化,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按照北京标准执行。


此外,在雄安新区出台的疏解配套政策中,给予了“真金白银”支持,包含面向疏解企业的开办补贴、办公用房补贴、经营奖励、科研支持以及面向疏解转移人员的人才奖励、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此外,新区还创新设立了央企疏解投资基金和支持疏解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同时,新区积极推进疏解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推进首批四所疏解高校协同创新,加快建立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推进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协同创新,引进星网数科等产业链重点企业。推进智能网联协同创新,推动组建车联网产业联盟,引进东风悦享等创新企业。推进信创及软件产业协同创新,引进软通动力、易华录等下属企业落地,加快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疏解促进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谈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联动发展

“错位发展、协同发力,全面对接,不断做实战略合作”


新京报: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首都北京新的“两翼”,在深化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彦伟: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和联动发展,合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加快形成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建立对接机制,按照统筹联动、分级运作的原则,制定主要领导会晤、牵头部门对接、信息报送以及联合宣传等四个层面工作对接制度。


2023年双方围绕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交流,推动务实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错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共同探索在土地管理、产业承接、投资融资、智慧城市、生态治理、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政策和改革试点。双方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进布局科技创新链,深化公共服务对接,加强教育、医疗、文体等领域交流与合作。


目前,两地联系紧密、沟通畅顺,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错位发展、协同发力,在交通互联、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全面对接,不断做实战略合作,努力取得更多实践成果。


谈未来的雄安新区

“将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新京报: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这对雄安新区的改革发展来说,提出了哪些挑战和要求?雄安新区将如何实现高标准高质量这一目标任务?


王彦伟: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10日在雄安新区视察时提出的重要指示。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对发展阶段、工作任务、目标要求的科学把握,也意味着各类资源、要素、力量等都要向工作重心集中,这对于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将在大规模建设中充分考虑疏解需求,做好规划设计、功能预留、施工组织等,在承接疏解中充分考虑大规模建设排布,把握疏解节奏,加强功能配套,为疏解对象居住、生活、办公提供优质条件,做到一切工作围绕两个“并重”,一切工作服务两个“并重”。


“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三项工作任务并举开展,对我们的工作标准、效率、能力、作风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处理好“六大关系”,用好“三大体系”,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举措推动工作,加快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发展等方面创造更多具有雄安特色的创新成果,加快探索出一条以承接疏解为动力,产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新路,体现出雄安价值。


雄安新区夜景(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雄安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彦伟:让大家对雄安的印象感受不再停留在规划上、建设中,而是让社会各界来雄安感受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管理和服务,以及雄安的宜业宜居、舒适方便和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文明开放。


雄安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承接疏解将取得更大成效,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更加体现高质量高水平,城市的基础功能、商业服务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越来越完备,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强,加快成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成为各类人才放下行囊、成就梦想的干事创业热土,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成为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新京报首席记者 何强   
校对  王心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