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商业航天。


“商业航天发展确实迎来重大的窗口期和机遇期,这个阶段行业和企业更加需要冷静和务实,需要扎实和严格。国家从政策和资源层面对商业航天有了系统性的指引和保障,接下来需要企业做好自己、交付成绩。”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昌武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时表示。


大运力可重复使用火箭须在3年内突破


张昌武认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有赖于领域内实质性的能力提升和技术突破。“尤其是大运力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必须在未来3年实现根本性突破,中国商业火箭发展的真实刻度应该是跟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刻度对齐的。”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框架下提及商业航天,张昌武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商业航天同样是以技术、模式创新引领的行业,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产业、新能力、新可能。


“新质生产力,首先是新,对于运载火箭来说,要能够在原有航天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无人区、填补空白建立领先,并对标世界一流。”张昌武说。


其次,他认为这是关于生产力的话题,“所以需要在生产工具和作业方式上有重大提升,才能从底层建立起新的能力,改变生产力”。他表示,蓝箭航天为了建立世界级的液氧甲烷火箭技术,从设计工具到制造系统做了全过程的研发创新,也是基于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追求。


成为新增长引擎 创新是关键


那么商业航天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成为新增长引擎?张昌武认为,敢于和实现创新是关键。


具体而言,一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握好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二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确保技术和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三是加强产业链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商业航天的国际影响力。


“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整体在朝着商业航天产业聚集。从业内企业的角度来看,竞争与机遇并存。在火箭、卫星、卫星互联网、卫星下游应用等赛道上,商业化的程度不一,但都出现了许多市场参与者。”张昌武对国内商业航天态势作出如上总结。


同时他认为,从全球来看,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水平与美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与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及目标牵引有关”。他表示,运载火箭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需要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发展,“比如不断优化针对商业发射的监管政策,进一步开放市场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白金蕾

编辑 陈莉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