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欢)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她今年带来了粮食安全相关建议,比如发展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 受访者供图


唐俊杰介绍,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规储存年限为2年—3年。在品质满足“宜存”标准下,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可延长储存年限至3年—4年,可为企业增加60元/吨—100元/吨的综合收益。研究表明,低温保质储存可有效抑制稻谷中游离脂肪酸的形成,使脂肪酸含量平稳。低温保质储存半年的稻谷发芽率可保持在91%以上,淀粉含量变化不明显,菌落数增长缓慢。

唐俊杰称,目前我国北方稻谷储存主要采用秋冬季通风降温、春夏季粮仓气密隔热等措施;南方地区针对粮仓采取了更严格的气密隔热措施,同时配合机械制冷以及粮堆‘热皮’控温等技术。在节粮减损背景下,我国传统储存技术效益低、损耗大,相对落后。


对此,唐俊杰建议,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研发与创新。构建制冷技术、空调工程和食品工程等多学科共创平台,低温保质储存装备采用多源感知全网融合技术,“一机三用”,保障稻谷平均温度在13℃—15℃,最高温度16℃—18℃。还建议分析稻谷低温保质储存属地特性,研究属地化、分布式管理策略,鼓励各地建立低温保质储存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心,以应对稻谷不同品种、不同气候和环境带来的技术难题等。

此外,建议深化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稻谷低温保质储存技术国际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投入,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等。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