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有着“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的称号。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传健走上首场“代表通道”,讲述了自己与飞行安全的故事。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的飞机在9800米的高空突遇飞机挡风玻璃爆裂脱落,瞬间失压,在驾驶舱内温度只有零下40摄氏度的生死关头,刘传健沉着果断,靠毅力掌控操纵杆,最终成功备降,确保了机上128名机组人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这一备降被称为“民航史奇迹”。

 

如今刘传健不仅是一名飞行员,也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一名老师。全国两会期间,刘传健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图/IC photo


■ 谈履职

尽快制定与发展低空经济相配套的规则


新京报:今年是你履职的第二年,有何感受? 


刘传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感肩负的责任,这种责任也给我带来前进的动力,会让我感到一些压力,我要做好桥梁纽带的作用,把调研中大家关心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一名新代表,今年是我履职的第二年。过去的一年中,有两个词让我感受很深,一个是“学习”,学习如何当好一名让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另一个词是“调研”,我们常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应该多走访、多调研。

 

新京报:你在调研中的重点是哪些方面?


刘传健:我所在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5年前就开设了无人机学院,专门培养相关人才,我认为非常具有前瞻性。近年来,无人机的热度很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低空经济。但是我在调研中发现,我们的无人机学院在产教结合方面还需要不断提速发展。

 

新京报:你刚才提到了低空经济,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作为航空领域的代表,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刘传健: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承继传统通用航空业态,以无人驾驶飞行为主要特征,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防范化解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风险,确保无人机安全、有序、可控运行,促进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建立健全无人机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个无人机驾驶的政策文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促进低空经济产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特别是《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填补了无人机管理法规的空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行相关法规标准尚不完善和系统。


所以,我认为要冷静地看待低空经济,尽快制定与之配套的规则。我建议制定与《暂行条例》执行配套的规章标准、规范程序和管理办法等,逐步健全适应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的相关法律体系。同时,建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行精准化、数字化、规范化管理。


此外,规范《暂行条例》办理的程序规定,配套执法规范化操作办法;构建专职化执法监管机制,增强专门力量在管理、执法、监督等多个环节的协同。尽快修订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无人机“黑飞”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管理处罚,确保公安机关执法有法可依。


■ 谈飞行员培养

培养自律、慎独的自我管理能力


新京报:你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总飞行师,在飞行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何观点?作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你对年轻飞行员有何建议?


刘传健:2023年是民航恢复发展的一年,2024年春运,民航旅客运输量创历史新高,累计运输旅客8345万人次。由此看出,民航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性很强。过去三年,民航飞行员的培养从未中断,更多优秀的飞行员加入进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飞行员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但有一个重要方面贯穿始终,这就是飞行员的作风养成,培养自律、慎独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飞行员除了专业技能之外,非常重要的素质。

 

新京报:对于年轻的飞行员,除了过硬的专业素质,你会不会从身体素质方面对他们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刘传健:因为工作原因,飞行员很难有很规律的生活作息,所以更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航事业。越来越多的飞行员有意识地增强了锻炼强度,以前飞行员去外地驻站的时候可能会想着多休息,现在大家去驻站都背着运动服,希望利用空余时间锻炼身体,保持身体状态。在飞行员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地提升业务技能,付出艰苦的努力。

 

新京报:现在你还执行飞行任务吗?还会飞重庆-拉萨航线吗?


刘传健:我现在川航飞航班,按照安排来飞航线,所以不一定是重庆-拉萨航线。除了平时的教学任务,我每年都有飞行任务,一般都是在寒暑假,因为这个时候学生们也都放假了,我有更多的时间来执飞航班。

 

■ 谈国产大飞机

C919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新京报:中国大飞机C919已经展翅高飞。作为一名飞行员,你对中国大飞机有何期盼?


刘传健:东航已经接收了五架C919,运行很不错。中国不仅制造出了大飞机,而且现在大飞机也已翱翔蓝天,这具有历史性意义。在航空制造领域,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未来会越走越好,我也相信中国大飞机将迎来广阔、成熟的市场前景。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