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湖北省十堰市作为核心水源区,承担着守护“首都水井”、拱卫京畿生态安全和功能提升的国家使命。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王永辉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十堰市将坚决扛牢保水护水重大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源地保护,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北京市把京堰对口协作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深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技术支持、人才交流、市场拓展等多方面协作,共同推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市长王永辉


谈保水护水成效

“丹江口水库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新京报:在3月6日湖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你发言时谈道“要坚定不移守好一库碧水”。这十年来保水护水的成效如何?


王永辉:十堰是“首都水井”,2.36万平方公里境内2489条河流、525座水库星罗棋布。320万十堰人民都是忠诚“守井人”,由衷感到光荣与自豪。


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把保水护水作为天大的事,坚决守好一库碧水。积极克服库区面积大、风险点位多、管控岸线长等困难,以坚定决心和坚决行动,举全市之力投入300多亿元,一体推进引水、供水、排水、治水。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19座、农村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077处、管网2570公里,引进27种水质净化技术,保障全域水质安全。27个国控断面100%达标,丹江口水库供水水质稳定达到Ⅰ类标准,这里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通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送水620多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1亿多人,为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保障首都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京报:十堰市在生态环境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永辉:多年来,我们把保水质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一泓清水入库、一库碧水永续北送。


我们全域统筹、规划引领,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将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红线。加强制度和法治保障,市委全会专门研究制订保水护水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我们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统领,再投入300亿元,持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及扩面,全面治理33个小流域和174条重点支沟,以“小河净”保“大河清”。


着力实施库岸线整治、水土保持、地灾防治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水质稳定达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一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十大攻坚行动。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AI等手段,在十堰全域建立“天罗地网”的水质监测保护体系,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同步发力,不让一滴污水入库。


我们关停并转原有561家环保不达标企业,严把新进项目绿色准入关口,对有破坏环境、高排放、高能耗风险的坚决做到“五个不招”。我们全域禁渔,清理拆除18.2万只网箱,转产上岸5万渔民。在全省率先组建生态环境警察支队,持续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巡察、执法检查。


我们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保水护水,组织33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巡河、库面清漂。成立京堰环保志愿服务联盟,共同爱水节水护水。


谈对口协作

“京堰协作为十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注入了新动能”


新京报:多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对口协作力度,发挥产业、科技、教育、医疗资源富集等优势,两地开展了哪些合作?


王永辉:今年1月2日上班第一天,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与十堰市党政代表团座谈,对我们保水护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表示要坚持首善标准,把对口协作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我们深受感动,深刻体会到北京人民对十堰守井人的特殊感情,更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持续深化京堰产业合作,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共同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我们互促互进,推动十堰17家企业进入北京奔驰等企业供应体系,努力为北京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空间,北京有54家企业来堰投资兴业。


充分利用北京投融资平台优势,助力十堰科创企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做强做大水经济,着力打造千亿级水产业。十堰好水正成为“经济活水”。去年堰水进京销售增长96%。


北京倾力帮扶十堰,在科技支持、人才培养、民生保障等方面给予巨大帮助。持续开展“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思源情”等活动,北京院士专家400余人次到十堰开展技术指导,1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十堰,90名专家被聘为“十堰特聘专家”,为464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0余个,培训高精尖人才、致富带头人1万多人次。中国工程院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科技成果(十堰)孵化基地建成落地。


深化教育领域合作,十堰有426所中小学幼儿园、高等院校与北京开展“手拉手”,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连续7年单列对口协作招生计划,面向十堰地区招生。开展深层次医疗卫生协作,北京宣武医院、安贞医院等与十堰46家医疗机构结对共建。


京堰协作为十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注入了新动能。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京堰协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把十堰建设成为北京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企业投资地、青少年研学地、文旅康养优选地、有机农产品供应地。 


谈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新京报:今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具体任务。十堰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哪些积极探索?


王永辉: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汽车是十堰的看家产业。我们主攻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举措,实施千企千亿技改提升三年行动,构建千亿龙头、百亿骨干、上市企业、专精特新矩阵。我们同步发展生物医药、循环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一主引领、多点支撑、多维发力的现代产业格局。


武当山是十堰的千年宝藏。我们紧抓“湖北旅游、武当突破”重大机遇,保护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舞活武当龙头。坚持山上山下一体推进,实施武当山建设三年行动,深化与北京故宫合作,数化活化武当,全新展示“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大美胜景。用一座山带活一座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打造景城一体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十堰秦楚交会、通川达豫。十堰节点地位凸显,比较优势突出,是创新创造的沃土、宜居宜业的家园。去年,外地人在十堰购房占比13%,就医208万人次。我们加快推进西十高铁、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绿色是十堰最鲜明的底色。我们积极创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势见效。以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载体,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入手,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空间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先行区、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区、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样板区。


新京报首席记者 何强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