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


其中,医药健康产业是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北京市连续实施了两轮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全链条支持产业发展。2023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已达9761亿元,稳步向万亿规模迈进。


4月10日,在“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第4场主题采访中,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近期在抗癌药物、脑机接口等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北京市多个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其中,“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则将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上作为重大发布成果亮相。


创新药企业布局新一代细胞治疗产品 STAR-T技术有望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家公司正致力于通过自身创新产品攻克癌症。


华夏英泰(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夏英泰”)创立于2018年,希望通过基于TCR-T技术自主创新的STAR-T技术平台开发新一代细胞治疗产品,攻克实体瘤、血液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据了解,公司成立后已获得4.2亿元股权融资和多个政府项目支持。



华夏英泰细胞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华夏英泰联合创始人赵学强介绍,随着人体发生突变的癌细胞越来越多,专职清理癌细胞的T细胞难以辨认癌细胞,导致癌症产生,华夏英泰所采用的技术路线STAR-T,就是为癌细胞安装上一个“GPS”,使得T细胞能够精准地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


赵学强表示,STAR-T在设计上更接近天然T细胞的生物学机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兼具优势。该技术可打破美国Juno公司在CAR-T领域的专利垄断,将能立足中国原创成果解决国家战略尖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据了解,当前华夏英泰布局了7个产品管线,进展最快的产品已至临床I期,当前公司已取得2个IND临床批件和1个美国FDA孤儿药认定,有望在2026年递交1-2款细胞治疗药物的新药上市申请。


华夏英泰是北京市医药企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十年来,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加速增长,从2014年4028亿元增长至2023年9761亿元。海淀区、大兴区、昌平区、经开区等四个医药产业重点区的产业规模占比近八成,形成“一南一北”产业聚集。


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下,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品种不断涌现,63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占比全国四分之一,32个三类AI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占比全国超三分之一,均居国内首位。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北脑二号”脑机系统将迎发布


同样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中,国际先进的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解决方案正在孕育而生。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 受访者供图


植入一片质如树叶的柔软薄膜,就能捕捉大脑皮层信号的微妙变化,帮助研究者解码脑电信息、进而促进脑梗患者运动康复。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近年来,北京市研究部署脑接机口重大科技战略,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牵头规划“智能脑机系统增强计划”,成立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芯智达”),面向国际前沿研发核心部件,多维度统筹集成植入式高性能脑机接口系统“北脑一号”和“北脑二号”。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罗敏敏介绍,当前脑机接口比拼的是安全性、长期性、有效性以及信息传输率、系统集成度,侵入式脑机产业上下游链路长,研发过程涉及电极、芯片、数据、算法、分析软件、生物相容性材料等多环节,部分关键技术存在瓶颈,临床验证、监管和标准也有待完善,系统研发存在多重挑战。


“虽然在系统集成度方面比照国际同行仍有差距,但‘北脑一号’‘北脑二号’在若干单个性能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我们会把‘北脑一号’积极推向临床,更好帮助患者康复训练”,芯智达业务发展总监李园介绍。


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有线版已构建完成,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则将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上作为重大发布成果亮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徐雨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