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记者4月18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做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防范化解气候变化重大风险,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适应方案》),提出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北京作为超大城市,人口、产业、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作用叠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气候变化成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适应方案》提出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逐渐完善,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适应方案》把握四个原则:一是预防为主、主动适应,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城市运行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二是科技赋能、顺应自然,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发推广,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三是突出重点、试点先行,聚焦气候变化敏感脆弱领域和关键领域,以试点示范为抓手,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四是多元参与、协同适应,形成适应气候变化强大工作合力。

 

《适应方案》还提出抓好十项任务:完善气候变化观测预警系统,提升气候系统监测分析能力,强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警;加强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提升城市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聚焦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城乡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提升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针对核心区、中心城区、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城市副中心的不同功能定位,分类施策,提高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围绕水资源保障、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安全、水生态修复,强化水资源系统韧性;构建气候友好型生态系统,构建市级绿道系统,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综合保障方案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能源安全运行;发展抗灾能力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健康领域适应能力,加强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普及和应对宣传;提高灾害救援能力,建设灾害防治工程。

 

编辑 陈静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