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近年,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陶然亭等地区,活跃着一支以快递员、外卖员和保安员为主体的“西城小哥”群防群治力量。他们在走街串巷、送餐送货途中,主动化身“警报器”“探照头”,逐渐发展成“西城大妈”之外的又一平安建设“鲜亮名片”。

 

记者获悉,5月25日起,广播剧《西城小哥》将在北京文艺广播、学习强国、央视网、中国网、听听FM等数十个平台全媒体展播。

 

该广播剧共三集,每集30分钟,剧情在真实事迹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生动再现了北京市西城区某快递网点陶朗、孟章、晓宇等快递员在派发快递过程中与居民梁大爷、鲍珊、王阿姨等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据介绍,该剧剧本创作历时10个月,调查走访了几十名居民,在大量真实素材的基础上精心打磨,不断调整内容,力求呈现精品。《西城小哥》制作人徐然指出:“我们在采风和创作中发现,快递小哥的故事非常多、非常鲜活,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贴得非常近,这需要我们做好这个广播故事的布局和取舍。这种‘现在进行时’的故事,创作起来是很有难度的,但创作好了,也会引发听众的极大共鸣。”

 

北京市西城区快递员、全国优秀农民工刘阔真实人物出演,是本剧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和特色亮点。早在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北京看望慰问了基层干部群众。途中,总书记临时停车,来到位于西城区前门石头胡同的一个快递服务点,看望工作中的“快递小哥”。 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场的人们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当时,在现场的快递员刘阔和他的同事们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受到很大鼓舞。

 

“这几年,我一直牢记着总书记的话,努力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从那以后,刘阔更加努力工作,奔跑在服务百姓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这是刘阔手机铃声《平凡之路》的歌词,也是刘阔最喜欢的歌。

 

《西城小哥》编剧、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武瑶透露,该广播剧在声音制作上追求现实感、现场感,采录小组在西城区多个快递点进行了实景音效采录,利用“混响卷积”等先进制播技术,真实还原实景声场环境,打造出“声临其境”的声音戏剧效果。该剧导演王锐指出,自己在读完剧本后深受感染,感受到了快递小哥们那种和居民“人心换人心”的真诚和温暖。

 

《西城小哥》角色陶朗的主演惠龙表示,通过这部剧和角色的塑造,让听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群体和他们的可爱。

 

现如今,“西城小哥”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什刹海、新街口、陶然亭、月坛等街道纷纷成立了新就业群体党支部,以党建引导诚信自律、规范有序经营,还建立了为小哥们服务的“暖心驿站”,保障他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饮水、累可歇脚、伤可急救”,让他们工作在西城舒心、奔跑在路上放心,在“第二故乡”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