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健康科学指导中心主任李海燕解读《食药同源预制菜营养与质量标准规范》。


新京报讯 (记者郑伟彬)5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的市场机遇与发展趋势”。会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健康科学指导中心主任李海燕对《食药同源预制菜营养与质量标准规范》进行了解读。该标准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预制工作委员会和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所等单位联合发布。


发布会上,李海燕对规范内容进行了介绍。她表示,预制菜产业与银发经济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精准营养和养老食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李海燕强调,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经济进入黄金时代,预制菜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预制菜产业自2021年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20%;2022年市场规模继续增长20%,被称之为“万亿航道”。预制菜因其便捷性和营养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青睐。


不过,李海燕也表示,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质疑。为此,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于2024年3月联合发布文件,对预制菜的定义、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规范明确,预制菜必须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并符合特定的储存运输条件。


《食药同源预制菜营养与质量标准规范》的出台基于深入调研,历时一年多。规范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原则,内容涵盖营养素定义、产品质量要求、生产过程、包装标签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预制菜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李海燕特别提到,规范中对预制菜的分类、食用方式、功能性原料等进行了详细定义,对质量要求进行了严格划分,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真菌毒素、寄生虫、污染物、农残药残等八个部分。生产过程中的明确要求,以及包装和标签的规范,确保了预制菜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全链条安全。


此外,李海燕还介绍了预制菜标准的整体思路,指出该规范作为一个母标准,涵盖了各种预制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为行业制定了统一的规范,未来将有更多具体标准细化到各类食材和菜品中。


通过标准化的推进,预制菜产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李海燕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机会为银发经济服务,助力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


编辑 柯锐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