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为“银发群体‘老有所学’,助推‘积极老龄化’”的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热议如何应对老龄化。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银发群体的消费能力、需求层次和认知技能都发生了显著变化。5月24日,在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主题为“银发群体‘老有所学’,助推‘积极老龄化’”的圆桌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围绕这一现象展开了深入讨论,分享了他们如何做好老年教育和兴趣教育的观点和经验。


“60后”呈现了诸多新老年特征


随着“60后”和“70后”进入老龄阶段,银发群体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层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小年糕合伙人李辉指出,小年糕的用户群体中有7成是55岁以上的人,他们不仅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渴望与社会保持联系。比如,为了加入小年糕社群分享和学习视频制作技巧,领取学员之间相互鼓励学习的红包,办了人生第一张银行卡,这展示了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纳度和与社会互动的需求。


量子之歌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苏秦表示,“60后”的老年人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学生,他们收入丰厚,对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有更高的要求。这一代老年人不仅追求高品质生活,还对精神和心理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老年人能够轻松获取信息,提升认知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朱耀垠进一步分析了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和需求多样化。他指出,老年人的收入不仅包括退休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还包括房产租金、承包地流转收益和劳动收入等多种形式,这使得他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老年人对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关注越来越高,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化活动,以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的需求不仅限于日常消费,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日益增长。比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各种兴趣班、学习小组。“老年人的学习欲望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反映了他们对生活质量和自我实现的高度重视”,由此还会衍生出许多新市场需求,如,演出的服饰、练习弹奏的乐器、书画的纸张笔墨,乃至集中竞赛时对交通住宿的需求等。朱耀垠说。


在老年兴趣教育领域,小年糕和量子之歌分别进行了积极探索。小年糕通过线上直播电商和健康操课程,让老年人能够方便地参与各种活动。


小年糕邀请专家提供公益免费健身操课程,每周有三个早上开课,出席率达到80%,这说明老年人对线上学习的接受度很高。“操作简单,效果酷炫,让长辈们按照直觉就能会用我们的产品,与这个时代前沿和社会保持同步。”


量子之歌旗下中老年兴趣学习平台千尺学堂则通过社群方式、阶段性成果展示和游学项目,满足中老年人兴趣学习需求,使他们不仅学得快,还能通过展示技能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苏秦分享道,千尺学堂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身心健康、声乐、书法、钢琴等多个方面。通过社群,中老年人可以互相交流,增加社交属性。比如,千尺学堂的游学活动带领老年人到各地学习和展示技能,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互动,还提升了他们的认同感。“老年兴趣学习不仅要内容丰富,还需要创新的学习方式和社交属性,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也积极参与其中。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年宜居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于贵红介绍,他们正在推创龄老年人才实践活动,就是要老年人“老有所为”。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体更多在追求精神需求,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最基础的是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需求“塔尖上”的是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创龄老人的活动就是从自我实现激发的角度来做老年人黏性”。


老年人学习是为了获得认同和成就感


经济基础是决定一个老人追求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的基础,随着有更好经济基础的“60后”进入老龄化阶段,他们也更多地在追求精神需求。因此,老年兴趣教育成为助推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在主题为“银发群体‘老有所学’,助推‘积极老龄化’”的圆桌论坛上,作为企业代表的小年糕和量子之歌两家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应对老龄化的经验。


在这方面,小年糕和千尺学堂分别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具体实践中,小年糕和千尺学堂都注重老年兴趣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展示。苏秦提到:“老年人希望尽快看到学习成果,所以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他们能够快速掌握技能并展示出来。”


苏秦还表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在圈子中获得认同和成就感。比如,他们的书法课程通过阶段性成果展示,让老年人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学习习惯与年轻人有所不同。苏秦指出,老年人更喜欢通过社群和他人交流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依赖互联网搜索。因此,千尺学堂通过社群服务,让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孤独,同时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兴趣爱好,他们还希望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价值,参与社会活动。


一些老年人加入各种学习班和兴趣小组,其实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有一句话说,人生追求两样东西,一是安全感,一是认同感。而老年人的安全感来自于退休金,但是认同感来自特长、技能。”苏秦说。


科技的发展就为老年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最适合的课程和活动。


在学习场景的创新上,千尺学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他们推出了CTA系统(课程、工具、AI),通过创新的学习场景设计,让老年人的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苏秦说:“我们为老年人设计了适合他们的学习工具和场景,结合AI技术,让学习过程更加智能化。”


当然,老年人不仅是现代科技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使用者、参与者。李辉表示,AI带来对于个体能力的飞跃提升,不仅使未来通过和AI进行日常对话,就在小年糕上把自己喜欢的照片一键生成音乐视频,更可能通过AI帮助老年人重返职场,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也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自我价值感。


老年教育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老年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融合。通过老年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朱耀垠指出,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交流,老年人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保持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并促进与家庭和社区的和谐。


比如,一些社区组织了老年大学和兴趣班,提供各种学习课程和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促进老年人相识相知和互助。这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还可以组织老年志愿服务团队,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通过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老年人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同时,老年教育也促进了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朱耀垠说。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老年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圆桌论坛达成一个共识,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老年教育和兴趣培养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老年教育的普及和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和活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提升生活质量。


于贵红介绍,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正在推动创龄老年人才实践活动,通过创龄岗和创龄工作坊激发老年人的社会价值,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助推积极老龄化。创龄工作坊分为文娱体类、经济类和历史文化研究类等,通过制定创龄生活计划,挖掘老年人的潜力,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而创龄岗设立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和简单工作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求,提升幸福感,同时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围绕老有所学的理念,老年教育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包括专门的老年大学、企业老年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等,为老年人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弥补他们年轻时缺乏艺术教育的遗憾。于贵红建议,通过这些教育和实践活动,不仅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还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希望各企业高度重视老有所为,让老年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与企业和社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教育不仅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通过提供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和丰富的兴趣活动,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幸福感,促进积极老龄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论坛呼吁,未来社会各界应继续探索和创新,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共同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美好愿景。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编辑 柯锐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