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助老打车设施。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化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现——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许多老年人因为技术的迅猛进步而感到无所适从。数字鸿沟不仅阻碍了他们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群体在数量庞大的数字产品面前,体验着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好处,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难题。他们的困境,不仅是技术本身的挑战,更是社会对他们能力的误解和低估。


谁来破解这一困局?这不仅是技术开发者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使命。


构建一个没有障碍的数字世界,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科技的成果。这意味着从政策制定者到普通公民都应该参与其中,共同努力消除这一鸿沟。


越来越突出的数字鸿沟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一个重要的人口转折点,也预示着养老问题的日益严峻。


在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供需之间的差距越发显著。例如,数字化的浪潮冲击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他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跟数字产品打交道。与此同时,各类数字产品,尤其是各类应用(App)等使用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老年人在服务和功能上的特殊性需求。


实际上,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的“龃龉”,近些年已经来越来越突出。就在不久前,一位78岁的老人购买一款电饭煲,听着导购员关于产品五花八门的介绍,不知道怎么使用而连忙摇头。家电越变越“聪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却令一些老年人无从下手。


这不仅反映了技术产品的复杂性,更暴露了社会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上对老年人需求的忽视。


此外,在一些基础服务领域,比如线上挂号、叫车、导航等方面,适老化开发不足导致老年群体被“孤立”。


拿线上叫车来说,打车应用的适老化改造是需要持续性推进、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工作。


当前,标准模式下的大多数打车应用,其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对于老年人来说过于复杂,不仅提高了他们使用的门槛,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出行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开发者应当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从简化操作流程,到优化用户界面,甚至开发专门的适老版本,为老年人群体提供一个使用便捷但服务周全的用车体验。


2020 年底,秉持“科技有爱”理念的滴滴,便成立“老年人打车”专项,致力于解决老人打车难题。2021 年1 月,在主管部门指导下,滴滴率先上线滴滴老年版小程序,老年用户无需下载App,打开小程序即可“一键叫车”。


线上如此,线下亦如此。现实中,老年人在打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很多老年朋友在跟司机沟通时,讲不清楚自己所在位置时,导致司乘碰面难。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一些打车出行应用企业也出台了响应的举措。例如,滴滴在助老站牌上直接大字标注当前位置,降低司乘沟通难度。站牌上也标明了操作步骤,让第一次使用的老人也会用、能用。


undefined

滴滴出行老年版界面。


推动适老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老年人在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时,也面临着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技术本身的复杂性,更源于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还不够。


而解决这些突出的“数字鸿沟”问题,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对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技能,使他们能够更自信、更独立地使用现代技术。


在政府层面,则应当制定更为周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数字产品,包括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激励措施,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推动适老化产品的市场化。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涉及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出行、就医、消费等七个高频事项。


今年全国两会,农工界别小组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拓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消费的提案》。提案建议,鼓励企业开展银发产品的研发和适老化改造,促进服务升级,激发消费活力。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对产品的适老化改造也在加速。


比如,从2021年开始,为进一步方便老年用户,滴滴先后开通全国老年人电话叫车热线400-688-1700,由人工客服帮忙代叫车,并在滴滴出行App 上线“助老打车”入口。


此外,为方便老年人叫车,老年用户在滴滴软件上可以无需输入目的地,实现一键呼叫出租车,并在订单结束后现金支付;同时,考虑到老年用户的特殊需求,当终点是医院等医疗场景时,60 岁以上认证用户可享受优先派单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滴滴助老打车已覆盖355座城市,为近450万老年人提供了超过1.28亿次出行服务,累计服务里程超9亿公里。


打车应用企业推出的做法并不是个例,目前国内很多软件都在进行适老化方面的改进,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企业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仍需要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努力,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共同推动适老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政府部门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智能产品,并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推广和培训。


科研机构也可以参与到老年人数字适应性的研究中,提供科学数据和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从而设计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化解数字鸿沟的困局,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便捷、舒适的数字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社会变革中不被遗忘,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撰稿/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辑/柯锐

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