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刚开了没多久,又封上了。”怀柔区的一位民宿经营者说。疫情再发,刚刚营业了1个多月的民宿,再一次停业,“什么时候开业,等通知。”在北京疫情防控升级之后,京郊各个村庄也再一次进入了积极防疫状态,撤掉的值班人员,重新回到村口,拦路的绳子、横幅,也再一次拉上了。

 

和第一次封村时不同,六月三夏,正是京郊麦收、采摘的旺季,村庄封闭式管理之后,农活儿怎么办?地里的庄稼谁收?连日来,记者探访了京郊多个村庄,发现这一次封闭和上次不同,虽然还是不允许外人进村,但村里人出门种地并无障碍。真有事情的外乡人,其实也能进村,但要登记、扫健康码。

 

现在,登记扫健康码也能进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住在果园里的夫妻

 

沿京西010县道一直往西,过王平镇、落坡岭,和永定河一路平行的县道,蜿蜒到京西深山中,沿路散落着许多果园,当前正是京郊杏采摘的季节,果园中挂满枝头的红杏,在公路上都能看到。

 

在距离安家庄村大约5里的地方,公路边上有一个小小的斜坡,通向路边的一处果园,斜坡上立着招牌,招牌上写着“大杏采摘”,果园的门口拴着一条狗,有人靠近时就会吠叫,提醒主人。“这条狗叫的凶,但不咬人,所以拴在门口,主要是晚上防黄鼠狼。”果园的主人杜成保说。


杜成保和妻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果园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果园不大,只有3亩多,种着苹果、葡萄、樱桃、桃、杏、海棠等果树,树下还种了小白菜、韭菜等青菜。如今只有杏能采摘,其他果实要么过季了,要么还没成熟。


果园的门口搭着几个帐篷,帐篷前有一个炉子,炉子上坐着一个烧水壶,帐篷之间的空地被篱笆围起来,中间养着鸡。

 

园子里也养鸡。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这是一个具体而微的生态园,有树、有菜,有人,水光山色,鸡犬相闻。


从5月份的樱桃采摘开始,杜成保和妻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杜成保还兼着一个保安的职业,主要是看守河道,不让人随便下河。妻子则主要守着园子,种菜、养鸡,接待往来的客人。


杜成保和妻子在果园。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以前这里有房子,我们晚上都住在这里,这几年房子拆了,政府给了帐篷,不太适合常住,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住这里看园子。”杜成保说。

 

远处的村庄很安静

 

距离果园不远的安家庄,村口封路的横幅重新拉了起来,几个值班的村民坐在门口,劝返试图进村的外人。


一位值班的村民告诉记者,5月份的时候,村口的封锁已经放松了,但最近这几天,又重新严格起来,“疫情又出现了,不得不防”。不过,和之前完全封锁不同,虽然值班的人不少,但真有事情的人也是可以进的,只是要认真登记、扫健康码。

 

村口封路的横幅重新拉了起来。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6月25日,记者在村口看到,除了有村民的车偶尔进出之外,整个村子里静悄悄的,道路上甚至看不到走动的村民,“现在是农忙的时候,种地的人都在地里,不种地的一般也不爱出门。”一位值班的村民说。

 

杜成保不怎么回村,不上班的时候,他更喜欢呆在园子里,“我今年60了,到年底就退休了,但不想呆在家里,总得干点儿什么。”

 

杜成保更喜欢呆在园子里。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和村里多数人家一样,年轻人大多在城里上班,村里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种地农户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种惯了,只喜欢这个。”杜成保感慨道。

 

有人把院子租给了别人经营,也有村民干脆放弃了经营,但杜成保不想放弃,他准备在退休之后,继续经营这里,一方面让自己退休生活不那么无聊,一方面也给孩子们留一个玩儿的地方,“周末的时候孩子们会回来,也都在园子里玩儿,在村里呆的时间很少。”

 

村子封了但路没封

 

虽然加强了防疫,但因为农忙季节,这一次重新封闭管理,和之前并不相同,而且,因为农业生产的不同,每个区的政策也不尽相同。

 

在房山小麦种植区,村子虽然封锁了,但并不禁止村民外出收麦子,而且运输小麦的车,在经过登记和扫码之后,也能够进出。

 

麦田附近路过的村民。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端午节前,记者在房山支楼村的麦田里看到,村民们雇的收割机正在收麦子,村口除了值班的人之外,还站着许多村民,他们排队等着收割机一家家收割,收好的小麦,有农用车拉到村里。


一位开农用三轮车的司机告诉记者,他并不是本村人,而是附近村里的,每年都会在周边帮人拉小麦,今年情况比较特殊,村里不让外面人进,但因为要运送小麦,所以登记之后,可以进村。

 

韭园村检查更严格了。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在京西韭园村,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检查变得更严格了,但也不完全拒绝过路的人,有正当理由的,在登记测温扫码之后,可以进入,但如果是游客,他们会尽量劝返。韭园村是马致远故居所在的村子,今年以来,一直都没有开放,一位值班的村民告诉记者,如果是旅游的,他们都会劝返,“进去也没用,景区不开放,什么也看不到。”

 

从村口看进去,韭园村里的路上,同样很安静,但封锁线之外的村口,却有几个摆着蔬菜水果的摊子,偶尔会有村民过来买菜。

 

村里和村外的农家乐

 

端午节的前一天,位于怀柔黄花岭长城附近的一家民宿老板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的民宿停止营业了,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民宿还可以预约,但要做核酸检测,持检测结果入住。就在端午节的前夕,他们接到通知,要求他们停止营业。

 

“刚刚经营了一个月多一点儿。”民宿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在春节前夕停业的,一直到五一才开始恢复经营,6月11日北京检出新冠病例,他们的营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被要求做核酸检测才能入住,但实际上等于拒绝了游客入住,“我们的民宿在村里,村口封锁了,也就没客人了,而且这个节点,谁会为了住一晚上民宿,专门去做检测呢,做了检测的人,也不会来住民宿了。”他说。

 

民宿没有营业,但房租本没变,雇佣的工人也仍要开工资,“遇上这样的事情,只能扛着。”

 

和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相比,开在村外的,显然方便了许多。记者在京西珠窝村附近一个山脚下的果园中看到,仍有客人在这里吃饭。这座果园的经营者是一对夫妻,14年前,他们在山里租了一块地种果树,14年中,常年住在山里,果园附近荒无人烟,最近的村子,离这里还有五六里路。去年冬天,记者曾经探访过这里。


去年冬天,记者曾探访过这对山里种果树的夫妻。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6月25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这里仍有采摘的客人,果园里有桌子,几个客人散座在院子里,主人正在忙碌着为客人炖鸡,“山里人少,有人来也不会算聚集,所以目前没受什么影响。”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