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维城)5月27日,专注电单车智能换电的e换电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信中利等,由汉能担任财务顾问。


e换电创始人兼CEO黄嘉曦介绍,本轮融资的资金主要用途包括继续完善产品网络布局,还用于投资上游产业链开发,完善产品的质量,以及技术突破。


此前,e换电已于2018年12月宣布完成超3亿元B轮融资,由中美绿色基金领投,KIP、三星风险投资、未来资产等跟投,A轮投资方包括Translink Capital、云启资本、GGV Capital和韩国现代全部继续跟进投资。


e换电介绍,目前已在全国24座城市落地运营超过2600个智能换电柜,每天提供超过20万次的换电服务,并与饿了么、美团外卖、达达等即时生活平台达成深度合作。


4月15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根据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重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瓦、蓄电池电压不超过48伏,此外还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要求。


若超标的电动自行车,按照电摩处理,上牌照及驾照流程和机动车类似;如果不超标,则按照非机动车处理,不需要牌照,牌照登记注册需根据各地管理办法执行。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后,电单车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的要求也让不少外卖骑手改用摩托车,如此是否会影响即时生活平台用户的合作?


e换电创始人兼CEO黄嘉曦表示,摩托车速度会更快,是一种会被取代的车辆,很多城市并不鼓励摩托车。限速可能影响配送效率,但安全更重要。如何提高配送效率值得大家讨论,“我认为可以通过减少充电时间,更有效管理车辆和电。新国标反而会促进行业的发展。”


当前,国内电单车销售模式为“电车分离” 的运营销售模式,行业已形成较为固定的销售合作。 e 换电的“租赁式”运营模式,如何打破原有的门店与车企、电池提供商之间的合作?


“这就回到竞争本质,取决于我们能否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现在市面上的电池品牌基本要回家充电,假如我们的体验不能超过这种体验,就很难竞争。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建设完善的换电网络,只有换电网络起来,用户觉得换电柜方便,比在家充电安全,用户自然而然会选择。”黄嘉曦认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前几年共享经济兴起时,共享电单车也应运而生,而e 换电的运营模式或更契合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e换电是否有相关的合作与布局?


黄嘉曦表示,目前各城市并不太鼓励共享电单车,毕竟共享单车很难管理,共享电单车更难管理,我们也采取很谨慎的态度,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假如,共享电单车行业有大的发展,我们再去探讨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对分散式的共享电单车能否被社会认可,成为共享出行的主流,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2.5亿辆,而目前电单车行业电池生产标准比较固定。在行业布局几年来,e 换电认为电单车的电池以租代售市场出现了哪些瓶颈或阻碍? 


黄嘉曦表示,在户外布局换电柜成本和落地困难有不少,需要和不同机构打交道,会让业务推广产生一定的困难,需要长期做。此外,一个运营区域配置合理的换电柜数量,达到用户体验与投入成本平衡,也需要不断探索解决。


新京报记者 陈维城 编辑 程波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