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发来预告视频


生命与形而上的意义感终生厮磨,我们相信,“电影是历史精神的不坏肉身”,因为电影提供了虚拟的时空,把社会、历史、文化等建制因素聚拢起来,想象城市,折射现实。我们似乎在影像中,找到了意义,触到了永恒。

 

因此,用电影创作来接近不朽的尝试层出不穷,可环境复杂,一部电影的制作很难绕开资本、受众、市场,电影的主体性与建制之间的博弈从未停止。张献民从2018年开始做“十荐”系列,意在给予更多独立电影人浮出水面的机会。他一直相信,影像的创造力还在,短片的在地和在场,使得短片可以在熟人社会与彻底的陌生人社会中来回摇摆。

 

王小鲁的《电影意志》,则回望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探寻电影是否有一种长远贯彻的意志,这种“电影意志”从何而来,如何与历史互为因果,发展其脉络。他说,好奇是生命力的一种表达形式,因此电影新人的意志难以阻挡。

 

张献民和王小鲁,都在以股肱之力,编织各自电影领域内的图谱。可如今,疫情阴云不散,影院关门休市,电影界似乎正在经历“至暗时刻”。凝视着深渊的电影人,该如何面对这个晃动的时代?未来电影的想象空间在哪儿,流媒体和网络会改变未来电影的美学形态吗?

 

6月26日(本周五)14:00,新京报·文化云客厅系列直播第十五期,我们联合后浪电影学院,邀请张献民和王小鲁对谈独立电影与电影意志,在新的背景下思考电影创作,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期望。

 


| 嘉宾简介 |

 

张献民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长年组织电影放映活动、参与影展评审工作、推动中国电影内外交流。

 

出演电影《巫山云雨》、《举自尘土》、《缺失》、《人生若只如初见》、《柔情史》等。著书《一个人的影像》、《看不见的影像》。

 

2005年成立影弟工作室,联合制作剧情长片《老驴头》、《老狗》等,担任监制或艺术指导的影片有《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路边野餐》《塔洛》《轻松+愉快》《好友》《之子与归》《肋骨》《长风镇》等。2020年担任艺术指导或监制的项目:《东北虎》(后期中)《非编年史》(筹备中)。

 

王小鲁

 

王小鲁,影评人,策展人,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事电影文化和电影历史研究,出版有《电影与时代病》,《电影政治》,《电影意志》。

 

| 你将听到 |

 

1.在民间影展凋零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十荐”这种一个人的电影节?

 

2.最近青年电影和独立电影的新的美学倾向是什么?

 

3.电影在当代文化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4.疫情对于当下电影的影响?电影院意味着什么?电影院是否已终结?

 

5.  对未来电影的想象?流媒体和网络会改变未来电影的美学形态吗?

 

6.  如何理解影评人这个角色?当影评渐渐“商业化”之后,如何理解严肃评论和网络评论的差异?

 

7.  学术和研究是如何推动电影创作的?

 

| 参考书目 |

 

《电影意志》

作者:王小鲁

出版社:后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年12月

 

| 参与方式 |

 

本次直播将在快手、b站同步进行。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进入新京报书评周刊快手直播间、新京报文化客厅b站直播间。本周五14:00,直播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