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11月9日起,京津冀区域出现新一轮空气污染过程,分析显示,区域中北部NO₂排放突出,区域东南部和河北部分城市SO₂排放突出。目前预计,13日,受可能弱冷空气影响,污染形势略有缓解,14日-15日区域中南部扩散条件持续不利,区域中南部有重度污染风险。


实况

PM2.5小时浓度峰值超200


11月9日起,河南北部率先出现PM2.5污染,随后在持续性弱偏南风作用下,污染范围扩展至整个区域。11日午后,污染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北部集中。


截至11月12日8时,区域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156微克/立方米(廊坊,11月11日),小时浓度峰值为202微克/立方米(廊坊,11日22时),廊坊、保定、石家庄、北京、太原5个城市的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


11月9日-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实况。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截止到11月10日,“2+26”城市中河北省8个城市、河南省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山东省济宁市发布黄色预警,按照最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根据各企业绩效分级水平,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成因

区域中北部NO₂排放突出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今日(11月12日)分析,本次污染过程期间,“2+26”城市北部的NO₂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的柴油车(机)和工业的NOx排放需要加强管控。区域东南部和唐山、邯郸、衡水的SO₂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的燃煤和工业SO₂排放需要加强管控。


“2+26”城市NO₂(左)和SO₂(右)浓度距平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另外,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显示,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2+26”城市的污染形势发展总体呈现排放-累积-转化的演变特征,区域北部从偏NO₂型转化为偏二次型,区域中部和东南部从偏SO₂型转为偏二次型。


11月9-11日“2+26”城市PM2.5浓度和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对于污染相对突出的太行山北部城市,PM2.5组分在线监测结果显示,二次组分在PM2.5所测组分中的占比达50%以上,其中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比值总体在3以上,说明柴油车(机)和工业源排放的NOx向硝酸根离子的转化主导了此次过程PM2.5浓度的增加。


气象条件

持续受弱偏南风影响,污染物向北缓慢输送


11月9日起,区域中南部风速低于2米/秒,近地面200米以下出现逆温,扩散条件大幅转差,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风向上持续性偏南风主导,区域南部的水汽和污染物沿太行山持续向北输送。


11日晚间,区域北部的北京-廊坊-保定-石家庄等太行山沿线城市处于风场辐合区,相对湿度超过80%,前期本地累积及外来输送的污染物向此汇聚并快速转化。以北京市为例,受中层偏南风输送和辐合风场的共同影响,PM2.5浓度快速攀升,在8小时内从65微克/立方米上升至163微克/立方米。


典型时刻地面风场实况。来源:中央气象台、windy.com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预报结果,12日,受可能偏北弱冷空气影响,区域北部和东部扩散条件改善,中南部受传输影响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3日,受可能弱冷空气影响,污染形势略有缓解;14日-15日,区域中南部扩散条件持续不利,区域中南部有重度污染风险。


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