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潘亦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下,“保险+养老社区”的模式备受关注。


在6月25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大家保险集团董事长何肖锋介绍称,市场上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为全国20余省市提供床位数超8万张,有效促进了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


近年来,保险行业对养老社区青睐有加,保险公司纷纷以轻资产、重资产模式布局,但现实却十分“骨感”,多数机构仍处于运营亏损期。


清华大学教授周燕珉在今日的论坛上坦言,保险企业做养老运营能够盈利的并不多,还处于爬坡期,尤其是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升是一个慢热过程。


一位险资投资人士也直言,养老社区不是个好生意,投资回收期长达10-20年,但仅以此判定养老社区不赚钱,也是不科学的。


大家保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新开业养老社区普遍都需要经历入住率上升,当入住率达到一定比例时,就能够实现盈亏平衡和良性运转,这和其他产业并无不同。真正不同的是,养老社区一旦住满,会长期处于满员状态,较少出现入住率大幅起落的情况,盈利性相对稳健。


“真正束缚中国养老行业发展的,不在于盈利性(尤其是轻资产模式,国外养老产业利润率同样不高,但仍属于优质资产,社会资本参与踊跃),而在于社会参与资本投入的充足性和持续投入的容忍度。保险公司参与养老行业,并不能获得特别高的回报率,而是其资金属性与养老行业有更高的匹配度,与保险主业能够形成更好的产业协同。”大家保险相关人士称。


无论如何,“保险+养老”都已成为头部险企业务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向。一些保险机构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嵌入了商业养老社区的入住权益,对于使用了此项权益的保险消费者,经合同约定,其养老型年金的收益率水平可以下浮1%-1.5%。以一份预期收益为4%的普通年金为例,在兑现养老社区的入住权之后,消费者自愿下调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可观的利差。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行业与养老产业的战略协同反哺了养老社区,并塑造了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长期来看,当我国进入平稳发展周期,养老社区的投资价值将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与生命周期为伴的行业,保险资金的长期优势、规模优势和保障投资协同优势,都将在大养老生态中得以凸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