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昆明召开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成为高频热词。10月14日,在生态文明论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主题分论坛上,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作了“积极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的实践,努力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惠益人类的能力”的主旨报告。

张占海表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积极支持中国成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亚洲中心,打造生态保护修复领域国际交流窗口平台。

张占海表示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并成功入选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15个精品案例。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1.18万个,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17%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式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具有怎样的特色?记者就此对话了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罗明。

10月14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进行的生态文明论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主题分论坛。

新京报:这次生态文明论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高频被引用的词,那么什么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罗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生态保护修复的前沿理念,它被用来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或者是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欧盟定义为向自然学习,受自然启发,借助自然力量来恢复。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生态系统,它其实是一个受人为干扰很严重的生态系统,就好像是人的身体得病了,最终靠的还是自身的抵抗力一样,靠生态系统自己的生命力来恢复健康。

不过,人们对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解,可能仅仅认为是一种生态保护修复的工具,其实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和土地退化,这三大国际挑战的一个非常综合的工具。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最终是要跨越整个部门,跨越不同层级,是从生态到经济到社会一个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要是把它认为仅仅是一个生态修复的工具,就太低估了它的能力了。

新京报:中国式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具有怎样的特色?

罗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COP15的四天会议中被高频提及,热度很高,但总体上国际社会说得多做得不够。中国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其实近年才刚开始热起来,时间很短,但是做得非常有特色,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是践行生态文明的一种解决方案。国际上认为要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做好,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要有政治意愿,二是要有集体的行动,三是要能吸引社会资本,四是要主流化。这四个条件我们都具备。

新京报:为什么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根植于生态文明”?

罗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首先它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契合,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使我们具有极强的政治意愿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明确目标,确保集体行动。再通过重大工程的部署,将政治意愿和集体行动贯彻落实。

新京报:在吸引社会资金以及主流化上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罗明:自然资源部正在起草一个生态保护修复吸引社会资金的办法,这个办法已经广泛征求了意见,很快要印发。

生态文明论坛上有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特别赞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主流化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及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主流的过程,也包括纳入到企业、社区和公众生产与生活的过程。

我们吸收NbS理念,制定出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每年大概有100个亿左右多项资金,用于支持“山水林田湖草重大工程”这种相当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项目,就是想通过这些山水林田湖草沙重大工程来实施新理念新技术,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中国式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给世界做出引领。

另外,还修订完善土地、矿山、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和规范,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会同IUCN发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应用指南》中文版,推进NbS标准和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标准有机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主流化。中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范式可以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京报:科学如何支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罗明:其实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并不追求高精尖,它追求的是低自然影响,用一些本土的方法能达到自然恢复的目的,科技加本地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它应该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另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不能追求短期效益,追求的是长期效益,它可能带来了碳汇、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就业,带来了减贫,带来了经济效益等等综合效益。

当然,用本土的方法并不是说不能有工程,所有的措施都可以采取工程,但目标不是为了做工程,而是为了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以前注重的是工程本身,治理了多少面积,修了多少渠,种了多少树,但有个问题是,治理那么多面积,种了那么多树,生态系统就一定健康了吗?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跟过度工程化的项目最大不同,就是说它也可以有工程,但它最主要的还是要消除人类的威胁,然后靠自然的力量协助自然来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这是它的一个精髓。

新京报:如何评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罗明: IUCN开发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自评估工具,对全球标准中的8个准则逐一打分,将专家、地方实践者、管理部门等多方对项目的认知进行量化,形成评估结果。这个结果是一个涵盖应对挑战、选择尺度、有利生多、经济可行、良好治理、权衡效益、适应管理、持续主流8个维度的多边形,代表了多重效果,形成的多边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利于适应性管理,逐步向最佳目标改进。IUCN正在制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第三方认证体系,未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评估将不断完善。

新京报记者 刘旻 编辑 胡杰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