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两年上市风波,WeWork终于在10月21日晚间登陆纽交所。作为创办于2010年的共享办公行业先行者,WeWork最终只成为行业第二家上市的企业。


攻城略地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叠加行业困境,共享办公行业开始轻资产转型。WeWork中国开始全面本土化运营,优客工场、氪空间等平台也调整运营战略。


上市首日大涨,中国区业务已本土化运营


时隔两年,共享办公企业WeWork终圆上市梦。10月21日晚间,WeWork与特殊目的公司BowX完成合并,登陆纽交所。


作为共享办公头部玩家,WeWork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上市风波。2019年8月,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书,筹资10亿美元。


然而,WeWork上市之路一波三折。不少投资者质疑公司估值。此后,媒体曝光WeWork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依曼(AdamNeumann)在飞机上吸食大麻以及多名公司高管为亲属。


一系列负面消息,加之公司巨亏现状,导致WeWork估值暴跌。一个月后,WeWork撤回招股说明书,推迟公司IPO。


2019年10月,WeWork收到软银15亿美元的融资费用,软银集团占WeWork董事会过半席次。随后,WeWork计划大幅裁员,以应对公司扩张带来的巨幅亏损。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软银集团也开始抛售资产寻求自保。当年4月,软银集团撤回了对WeWork的收购要约。


中国区业务也开始自救。2020年9月,WeWork宣布,WeWork中国获挚信资本2亿美元追加投资。挚信资本运营合伙人姜跃平出任公司代理CEO。此次新投资标志着WeWork中国实现全面本土化运营。


安顿好中国区业务,WeWork并未放弃上市计划。2021年3月,WeWork公布与BowX的并购计划。WeWork在2020年营收32亿美元(不包括中国公司),亏损32亿美元,较2019年的35亿美元有所收窄。


此次交易,对WeWork作价约90亿美元。2019年初,市场对WeWork估值为420亿美元—470亿美元。当年提交招股书后,其估值从500亿美元一路下跌至150亿美元。


相比此前在市场冷遇,WeWork上市首日表现颇好。截至10月21日收盘,WeWork报收11.78美元,涨幅13.49%;总市值7.11亿美元。


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这段时间,共享办公行业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盛大启动、WeWork上市大涨、优客工场跑马圈地(多地签约新项目、收购餐饮品牌)等等。共享办公与“双创”息息相关,或许共享办公第二春要来了。


与“行业第一股”失之交臂,行业开始轻量化运营


WeWork一度是“共享办公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最终失之交臂。与此同时,国内共享办公企业优客工场后来者居上,成为行业第一股。


2019年WeWork上市折戟之后,共享办公行业进入资本冷遇期。2019年12月,优客工场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注册声明。2020年8月,优客工场撤回该申请。


当时,优客工场称,鉴于当前的资本市场状况,公司正在考虑其他替代方案,并决定目前不进行拟发行证券的发售和出售。随后,优客工场开始“曲线救国”,2020年11月,优客工场通过SPAC(海外借壳上市)的方式登陆美股。


上市后,优客工场在美股表现并不亮眼。实际上,在2018年以后,共享办公迎来了洗牌潮。2019年,共享办公迎来上市潮。但2020年行业洗牌叠加疫情,令不少共享办公玩家调整关闭门店。WeWork、氪空间等主要玩家也关闭了一些社区。


当时,WeWork中国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为今年上半年的商务写字楼和办公市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写字楼出租率大幅下降、施工建设延期、众多企业寻求控制地产投入成本等因素影响下,行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重资产重运营是共享办公企业的主要特点。共享办公企业要扩张,就要面对房租上涨、前期投入多、投资回报周期长、空置率高等问题。


面对行业困境,各家平台也开始调整寻求出路,朝轻资产方向运营。2020年疫情发生后,优客工场宣布进行“轻资产、重赋能”的战略转型。氪空间内部孵化了一条新产品线——Kreator Space,以轻资产模式运营。


“低风险、轻资产、差异化运营模式将成为主流,共享办公平台输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办公位,也可以为其他商业机构、楼宇、商街输出管理模式和相关产品服务,各方联合起来,分摊风险、共享成果。”丁道师表示。


丁道师认为,如果行业玩家不像过去那样疯狂圈地,参与者主要为行业一线巨头,中小创业者很少入局。这说明行业回归了理性和固有发展规律,未来共享办公行业不再是一个风口行业,会成为一个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更健康的行业。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孙晓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