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2022年新闻发言人名录1月7日公布,生态环境部的新闻发言人是记者的“老熟人”——宣教司司长刘友宾。

 

刘友宾从事新闻发布工作已有21年,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为与例行新闻发布形成补充,生态环境部健全新闻发布体系,举行媒体吹风会、专家解读会、媒体通气会等,发布形式更加丰富。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 谈新闻发布变化

新闻发布水平和质量双提升

 

新京报:您从事新闻发布工作21年,如何看待近些年新闻发布工作的变化?

 

刘友宾: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政府各个部门领导同志越来越重视新闻发布工作,把新闻发布作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像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重大事件时,新闻发布工作非常及时和主动。各地对热点问题的回应,总体上也比原来及时了。

 

另外,新闻发布的水平和质量也都有很大的提升,社会公众普遍把发布会作为了解政务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可信度也越来越多得到公众的认可。

 

  • 谈去年工作

COP15把新闻传播作为重要部分

 

新京报:去年生态环境领域有很多热点大事,比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COP15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召开。发布团队是如何准备发布工作的?

 

刘友宾:去年,部领导继续率先垂范,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能够走上发布台、直面和回应热点问题,对整个系统发挥了榜样和示范效应。

 

去年,生态环境部领导出席了六场国家级的新闻发布活动。黄润秋部长出席了中宣部组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发布会、COP15的新闻发布会。赵英民副部长出席了COP15发布会,还和叶民副部长分別出席了两场国新办发布会,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有关情况。

 

去年,我们仍然坚持月度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及时把工作进展、政务信息向公众进行介绍,及时回应了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山海关古城清洁取暖被指“一刀切”的情况,我们就及时通过发布会进行了回应。同样我们还举行了吹风会、通气会。在COP15大会和COP26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期间,赵英民副部长亲自出席媒体通气会。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右)到COP15新闻中心检查工作。图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COP15期间,我们一共举办了10场新闻活动,部领导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女士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回答中外媒体提问。我们还根据媒体需求,组织了专家解读会,比如《昆明宣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要成果文件)发布之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了专家解读。

 

  • 谈新闻发布形式

除了发布会,还有通气会、解读会

 

新京报:除了例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还包括哪些形式?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于2017年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截至2021年12月底,我们已经召开了59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了公众关心的600余个热点问题。

 

为与例行新闻发布形成补充,更及时、详尽介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以更开放心态为媒体服务,健全新闻发布体系。生态环境部每年组织重大主题新闻采访,比如去年六五环境日前夕,组织媒体去青海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主题采访。此外,我们还邀请记者到一线了解生态环境领域的工作情况,开展伴随式采访。组织记者跟随环保工作者深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环境执法一线,同吃同住,深入采访,曝光环境问题,展示工作进展和成效。

 

现在环保的内涵、外延都在不断变化。比如大家最早讲环卫,后来觉得环保是水污染防治,前几年大家一想到环保就是PM2.5,现在环保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为了帮记者了解新的知识,去年,我们还举办了媒体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介绍生态环境新形势。

 

同时,在重大政策、重要文件发布开展前举行媒体吹风会,方便媒体理解政策文件内容实质。在重大、敏感舆情发生时,举行专家解读会,回应舆情,及时释疑。在重大会议活动前举办媒体通气会,介绍会议活动背景、意义、重点,方便媒体掌握报道侧重点。

 

新京报:生态环境部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非常“活跃”,您如何看待通过“两微”进行发布这种方式?是否会和网友互动?

 

刘友宾:政务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容量大、覆盖广,我们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配合新闻发布会开展全链条、立体化、多角度的新闻传播。丰富新媒体产品形式,注重采用生动简洁的短视频、“一图读懂”等方式展示新闻发布内容。2021年,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获得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佳账号”的表彰。

 

我们每日更新微博、微信公号,以往我们可能对媒体发篇通稿,现在各个司局、各地也很重视新媒体,都希望在部里“两微”上发布信息,工作量也越来越大了。

 

我们也非常注意网民的意见,网友的评论是非常重要的舆情窗口。生态环境部微博评论一般是不删帖的,只要不是违法违规信息,我们都会保留。所以微博评论经常有群众反映和投诉环境问题。按说这不是我们的职责,因为专门有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投诉信访举报,但是我们仍会及时把这些意见建议整理好,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另外,我们从去年还专门办了个栏目,叫《小山小水答网友问》,收集网友的问题进行回答,进一步密切和网友的关系,也是我们新闻发布工作的补充方式。

 

  • 谈未来计划

开门办发布会,解疑释惑

 

新京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工作还将有哪些计划?

 

刘友宾:“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生态环境新闻发布工作将继续广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公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我们还要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时发布政务信息,主动通报污染防治攻坚战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曝光环保不作为乱作为、侵害公众环境权益、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反面案例,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同时开门办发布会,及时回应媒体、公众关心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解疑释惑、澄清是非。我们还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的新闻发布工作。

 

新京报: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省级生态环境系统新闻发言人和发布机构联系人名单。目前,地方的新闻发布体系建设如何?对于热点和突发事件是否有快速回应的机制?

 

刘友宾:这是我们第三年发布这个名单。近年来,我们督促地方加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推动31个省(区、市)生态环境部门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并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我们要求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每个月要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地市级生态环境部门每半年要有一次媒体见面会或者交流会,和媒体的沟通渠道要通畅。

 

对于生态环境的舆情热点事件,落实属地责任,该由哪个层级回应就由哪个层级回应,避免局部、苗头性舆情演化成全局性负面舆情。

 

我们委托中国传媒大学对过去一年各地的新闻发布工作进行了评估。总体上,评估结果认为,新闻发布工作有进展,包括重视程度、例行发布会频次、新闻发言人回应情况等。

 

但目前,个别地方在回应时间上比较迟缓,不愿讲、不敢讲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地方负责同志和发言人一年很少出面见记者。下一步,我们还要促进这项工作,形成从上到下的“环保立体声”。

 

前不久,我们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邱启文副部长对下一步全系统新闻发布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将按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系统新闻发布水平。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