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团体接力赛,中国队获第12名。图/新华社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雪橇项目比赛全部结束,中国雪橇队在4个小项上全部完赛,并在最后一项团体接力中取得第12名的最好成绩。领队王忠林对中国雪橇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表现做了点评,并希望队员未来能站上领奖台。


有拼劲

战胜伤病全部完赛


中国雪橇队在北京冬奥会获得全项目参赛资格,并在全部4个小项上完赛,获得了有效成绩。对于这样的成绩和表现,王忠林表示,他们已经把平时训练的水平滑出来了,年轻的中国雪橇队表现得非常棒。


中国雪橇项目的起步比较晚,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后才组队,2017赛季正式参赛。雪橇队员都是通过跨项选拔,并不是从小就接触这个项目。无论是从经验还是成立的时间来看,中国雪橇队确实如王忠林所说,还很年轻。


在王忠林看来,雪橇队能取得目前的成绩,离不开队伍的拼搏和付出,这一点在00后小将王沛宣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王忠林介绍,距离北京冬奥会开赛前不到50天,王沛宣的左脚在比赛中受伤,有3处骨裂,备战期间只能穿着特制的鞋滑行训练。王沛宣在女子单人雪橇第3轮滑行中,以3分01秒402的成绩排名第29,没能晋级最后一轮,但她的成绩已经创造了新的历史。


“队员在场上显得更加成熟了,没有犯低级错误。”王忠林看到了队员们的成长。


王沛宣向观众致意,她带伤出战冬奥会。图/新华社


有差距

技术和装备须改进


中国雪橇队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的突破显而易见,但在与国外强队同场竞技的过程中,差距也很明显。


在王忠林看来,这种差距首先体现在出发技术上,其次是身体姿态和滑行经验,这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少国外顶级选手已有十几年的滑行经验。


另一个差距体现在装备器材上。王忠林介绍说,各国的器材都是手工打造的,怎样才能达到最好的减阻效果,这是“秘密武器”。


王忠林介绍,目前中国雪橇队的装备由外教制作生产,各参赛队可在国际雪橇联合会规定的范围内做一些改造。“比如德国和奥地利的器材就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细节上。”王忠林表示,会结合风洞测试,在减阻设计上优化,“我们的雪橇不是自己生产的,改造起来也比较困难,以后如果能够国产化,在装备改造、优化起来会更方便。”


德国选手团体接力赛夺冠。图/新华社


有目标

希望未来上领奖台


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雪橇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德国队是冬奥会获得雪橇项目金牌最多的队伍,这次,他们包揽了北京冬奥会全部4个小项的金牌。


在王忠林看来,德国在雪橇项目上的统治力,离不开好的基础。据介绍,雪橇在德国的开展非常广泛,有2000多名职业运动员,还有4条专业赛道,每年会组织很多赛事。


2015年中国雪橇队组建后,从选材和训练开始摸索前行。在王忠林看来,雪橇项目专业性很强、难度很大,“速成”是不可能的。


王忠林介绍了两个数字,一个是滑行1500趟,能达到进入世界杯的资格,另一个是滑行5000趟才可能跻身顶级运动员行列。目前,中国雪橇队员即便加上从低起点的滑行,最多的也不超过1300趟。


王忠林表示,通过北京冬奥运会的历练,中国雪橇运动员心中的梦想已被点燃,他们也想在下一届甚至更多届的冬奥会上为身后的师弟师妹们打个样儿,“总有一天,希望中国雪橇队也能站上最高领奖台。”


新京报记者 王继松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