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巷子里住了68年,现在的胡同又可以从东边一直望到西边了,生活又回到了我小时候那样的娴静。”这是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的居民李家跃对胡同的形容,当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在巷子里响起,胡同居民们种下的花枝、绿植在阳光照耀下高低错落,幽静的小巷延绵向深处,让人感受着充满京味儿的雅致娴静。


这是北京东城老城风貌的一隅,作为新时代首都核心区,东城区不断巩固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如今,“崇文礼敬”的文明新风正在滋养着老城居民的生活。

 

老胡同不停车还小巷宁静

 

东四六条胡同,位于东四三条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居民生活需求的提高,车辆越来越多,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影响着胡同的风貌。2021年9月,东四街道成立东四六条胡同停车治理工作专班,组织人力对该胡同内停车情况进行现场勘查,统计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停车数量,研判居民刚性停车需求。同时,街道引入社会资本,将腾退的简易楼建设成立体停车楼,在胡同里增加车位94个。

 

东四六条胡同立体停车楼。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新投入使用的立体停车楼位于东四六条胡同东口,共有四层,居民将车停在一层之后,由管理人员将车升降到不同楼层停放。东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皓介绍:“这个立体停车楼面向东四六条胡同通过三证合一认证居民开放,以优惠价格租赁给符合条件的居民使用。”另外,东四街道还为确实常驻在六条,但不符合三证合一认证条件的居民帮助协调周边20个共享停车位,解决了东四六条胡同居民停车难的问题,让东四六条胡同成为东城区第43条“不停车”胡同。

 

近年来,针对“停车难、停车乱”这个核心城区的老大难问题,东城区通过“由内而外”三步走推动解决。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介绍:“首先是对老旧小区内空间进行整理,在不影响通行安全条件下适度增设车位,同时盘活居住区周边空间资源,适度建设停车设施、挖潜共享车位,另外是合理规划和开放路侧停车空间,三步下来,胡同的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东城区今年上半年深入挖掘区域内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资源,已新增车位720个,在过去五年,全区已经累计增加车位供给2万余个。今年,东城区还将重点推进中绦胡同、干面胡同西口2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增加停车位288个。“之前巷子里全是车,汽车、电动车,乱摆乱放,不安全也不美观,现在有了专门的停车位,胡同又回到了我小时候那样,属于老北京的安静回归了,我的养老生活更舒心了。”李家跃说。

 

“小巷管家”提升生活幸福感

 

京城暑热还未退去,东四北大街上绿荫繁盛,往幽静的小巷深处望去,点点绿意装饰在青砖灰瓦间,花影斑驳,东四六条胡同的一处园艺驿站里,一场为胡同居民开办的花卉种植培训课正在进行。该园艺驿站依托东四街道居民自治品牌“东四花友汇”得以成立,面向以东四街道居民为主的人们开放。

 

张皓介绍:“花友汇的成立,居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的主体,他们会把自己喜欢的盆栽花卉放到这里,把花友汇变成一个种植空间,日常开放人们做欣赏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以花为媒。”花友汇的空间分作两层,一层用作植物展示,二层则用作日常培训的空间,“培训活动我们会邀请一些园艺师、专家来讲,都是很有用的干货,居民们的积极性也很高。”

 

东四六条胡同花友汇举办园艺培训活动。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正值盛夏,胡同里一片郁郁葱葱,抬头可见花架上结了瓜和葫芦,路边各个品种的花朵争奇斗艳,各色瓜果蔬菜让原本局促的街巷变得绿意盎然。小巷管家、花友汇会长李健说:“在胡同里生活,都是谁家做了什么饭菜一闻就知道的关系,我们以花会友,聚在一起讨论一些日常问题,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老胡同也能借此焕发新的勃勃生机。”

 

文明生活不仅成为老城区的内在气质,更成为东城市民的生活底色。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雷磊说:“近年来,东城区在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东城社工、小巷管家的示范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基层群众自治品牌。在这期间涌现出的像李健一样的小巷管家们,在社区治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工作中,赢得了居民的普遍称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推动了东城区全域文明创建,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

 

绿色公园镶嵌文明亮色

 

夏日炎炎,龙潭中湖公园的水上运动体验基地吸引不少居民前来打卡,桨板、皮划艇等新鲜有趣的水上运动,为酷热天气带来一丝清凉。龙潭中湖公园位于东南二环沿线,坐落于龙潭三湖的中心位置,建设面积约40万平方米。2021年9月,龙潭中湖公园改造后正式开园,变身成为一座集森林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东城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褚玉红介绍,为了满足市民的健身、休闲需求,园内开放了皮划艇、桨板、乒乓球、篮球、网球、笼式足球、轮滑等运动项目,并设有2.6公里的跑步绿道以及一段空中栈道。褚玉红说:“以前,这里的水域就是一条臭水沟,现在环境好了,水更清了,我们将不同的水生植物种植在这里,形成层次分明的湿地景观。”

 

游客在龙潭中湖公园打卡拍照。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走进龙潭中湖公园,随处可以见文明游园等公益广告,还通过游园广播、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文明宣传引导,从前乱丢垃圾、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已经越来越少,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渐走进居民心中。住在周边的居民孙秀琴,是龙潭中湖公园的常客,她说:“我闲下来就会来公园走一走,现在道路变干净了,大家就更讲文明,更不忍心破坏它,我们的公园变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东城区深入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建成龙潭中湖公园、大通滨河公园等6处大尺度公园和40余个口袋公园,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4.05%,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进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小窗口为民办事现真情

 

“自从设立综合窗口之后,居民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好几倍,对我们的服务反馈积极了许多。”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负责人景川山向记者介绍,东城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新模式,全区45个部门的1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他说:“这意味着,企业群众在办理时只需在一个综合窗口递交相关材料后,工作人员就会在后台操作,企业群众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所有的事项。”

 

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市民正在办理业务。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从办一件事进百扇门,到进一扇门办百件事,“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是东城区一直以来精心打造的服务模式。景川山介绍:“除此之外,打造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全面推进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提高便民化水平。”

 

在政务服务大厅入口的服务台处,记者还注意到专门设立了一个听力无障碍服务台,这是一个专门供听障人士等沟通有障碍的人群设置的服务区,如出现沟通障碍的人群有办理业务需求,可以通过服务台的设备,在线实时视频连线手语老师,或者通过打字、手写等方式,与服务台工作人员完成有效沟通。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王家红说:“有了这个服务台,我们和听障人士的沟通更加快捷有效,平均一次有效的沟通在五分钟之内就能完成。”

 

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听力无障碍服务台。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听力无障碍服务台工作人员演示如何操作。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改造无障碍低位服务区、增加无障碍显著标识、完善无障碍卫生间设施……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提升政务领域无障碍服务水平,从细微之处体现了政务服务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营造了全方位、便利化、暖心化的办事环境。在不久的未来,将看到东城区文明实践的更多可能,一个崭新的城市文明形象正不停地丰富着文明的内涵。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