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已从关注增量,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关注存量,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在9月8日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既有建筑改造大会”上,业内人士认为,开展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成为推动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11个省、50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的领导小组,37个城市出台城市更新的管理办法。

值得关注的是,在会上,有发言嘉宾透露,现在正在研究适时启动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

50个城市成立城市更新领导小组

“‘十四五’期间,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未来中国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是城市更新。”全联房地产商会常务会长、城市更新分会会长、北京天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志坤这样表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城市设计处处长王希希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包括“健全体系、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管控底线、提升品质、提高效能、转变方式”七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对于转变方式,她解释称,推动从注重规模速度转向注重效益,从以新建增量为主,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政府主导、房地产开发为主,转向政府、企业、居民共建共治共享。

王希希表示, 地方是实施城市更新的中坚力量、主要的主体,而且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11个省、50个城市成立了城市更新的领导小组,加强市级层面的工作统筹。3个省市出台城市更新条例,37个城市出台城市更新管理办法,9个省、81个城市出台城市更新指导性文件。在资金保障方面,福建等地设立了财政城市更新专项资金,上海、重庆等地探索设立城市更新基金,还有的地方发行了专项债。

从北京来看,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以及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之一,北京的城市更新既有大开大合的城市空间调整,又有绣花功夫的城市功能优化和精细治理。

据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先侠介绍,经过10余年,“百年首钢秀带”变身“城市活力秀场”,目前全区二三产业占比实现从7:3到2:8的反转,完成了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高端之城的蝶变。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已成为石景山区后冬奥时期实现减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

将加快顶层设计、加强示范引领

“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后半段,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也就是由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王希希表示,城镇化率达到60%是矛盾和各种问题集中凸显的时期。不仅要持续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还要注重解决城市发展本身所积累的问题。”

对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王希希表示,主要任务是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城市活力街区、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增强城市服务能力、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韧性、推进城市节能低碳。为此,将加快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加强示范引领等。

对于加强示范引领,王希希表示,现在正在研究适时启动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将分类分批推出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在柴志坤看来,城市更新是个复杂的系统,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政策、技术、资本和金融等方面入手,并搭建区域性的城市更新平台系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认为,以前老的设计标准和建造标准比较低,既有住区的物质设施和功能空间存在衰退或者供应不足等现象。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有住区环境品质的提升和功能服务内容都需进一步提升,包括健身、人文、服务、管理等方面。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封面图/主办方提供
编辑 武新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