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第五届中国企业论坛ESG平行论坛上表示,ESG已经成为投资的主流标准之一。近期协会ESG专业委员会已成立,引导上市公司把推进ESG工作作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

宋志平透露,近两年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仍保持了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9月30日,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共有4945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2.37万亿元,同比增长8.51%,占GDP总额的60.18%;实现净利润4.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此外,新能源、高技术制造等展现经济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加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深化,央企改革成效持续显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渐形成,资本市场生态进一步向好。

ESG已经成为投资的主流标准之一

宋志平指出,ESG整合了环境、社会、治理多维因素,将投资决策标准和关注要素从传统的财务绩效为主扩展到可持续发展、公共利益和良好公司治理等领域,关注创新发展、低碳环境、共同富裕等议题,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双碳”目标愿景以及全球发展观密切吻合,有助于兼顾发展的长短期目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ESG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价值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为上市公司落实碳中和战略提供了具有共识的标准框架。上市公司通过加强ESG能力建设,优化自身经营和发展战略,有利于改进公司的治理质量、运营质量和创新质量,促进技术革新,提高市场认可度,并降低公司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从ESG投资趋势来看,ESG已经成为投资的主流标准之一。ESG理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尤其是境外机构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ESG表现、信息披露以及相关风险管理情况。

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签署机构数量从2006年的80家增加至2022年9月底的5179家。其中中国境内签署机构增加至112家。另外,全球ESG基金的资管规模从2019年末的1.28万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2.74万亿美元,我国ESG相关基金规模也超过三千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不断提升ESG实践和信息披露水平

今年以来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陆续出台ESG信息披露相关指引文件,不断强化企业ESG工作要求。

随着监管和市场的推动、投资者对于ESG关注度的提升,上市公司对于ESG的认识和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加强。上市公司日益重视ESG相关工作,并采取了积极务实的举措,不断提升ESG实践和信息披露水平。

一是立足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实践中,上市公司多措并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多家上市公司打造内部碳排放管理平台,监测管理碳排放情况,量化评估碳足迹。有的公司还建立自上而下的气候变化应对体系,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制定了具体“双碳”目标或减碳承诺,明确碳排放强度下降比例、碳达峰时间点等,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战略规划,并发布了相关行动计划。

二是不断建立健全ESG管理架构与制度体系,提高ESG管理水平。大部分规模以上公司均构建了高层深度参与、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ESG管理组织体系,在决策层面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或ESG专门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委员,在组织层面设立专门办公室或工作小组组织协调各部门、子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此外,部分公司制定完善ESG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流程,强化ESG制度基础,还有公司建立ESG评价内部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推动ESG工作落地。

三是积极推进ESG相关实践,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部分上市公司以科技创新助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自身特点部署绿色发展模式,通过研发新产品、布局新能源等,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的上市公司踊跃投身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还有大量上市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为乡村振兴建设积势蓄力。

2021年,超过1650家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帮助农民群体增加收入、提升技能。另外,上市公司投资回报意识不断增强,现金分红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更加重视投资者沟通,充分尊重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是不断强化ESG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2011年到2022年,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从565家增至超过1400家,ESG信息披露的主动性逐年上升。多家上市公司连续10年及以上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积累了丰富的ESG信息披露经验。

同时,ESG信息披露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国际化、电子化趋势,有效地扩大了信息披露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披露内容方面,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增加ESG定量信息提升披露水平,还有的公司围绕行业关键议题展开描述,体现公司特色及所在领域突出成果,做到重点明确。

五是持续加强ESG对外交流学习,通过对标对表不断提升ESG工作质量。部分公司全面梳理交易所和国际主流评级机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情况分解指标并嵌入管理系统,实现多评价体系融会贯通。

部分上市公司与境内外主要评级机构深入沟通,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或积极参与问卷的方式,了解其核心关注点并获取改进建议。有的公司以ESG评级提升为导向形成改进项,为公司规划提供依据。

当前国际主流ESG评级体系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文化背景以及指标适用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中国公司的评价结果总体偏低,但仍有许多上市公司积极努力提升评级表现,与国际优秀同行公司对标,不断提升中国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认可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