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 沙雪良)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发挥首都优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群众诉求为驱动、以乡镇(街道)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深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之路,群众的诉求解决率、满意率不断提高。“我们感到,北京接诉即办改革是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探索,为全国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借鉴。”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春生在今天开幕的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上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7座超大城市,杭州、武汉、西安等14 座特大城市,总人口达到2.93亿,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同时,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结构深刻变革,超大和特大城市暴露出不少深层次问题,催生了“城市病”,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了新的挑战。

 

张春生指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要学习借鉴北京“让群众成为监督者和评卷人”的有益经验,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作为基层工作的重要评判标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统筹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统筹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他指出,要学习借鉴北京“以问题场景化治理为导向”的有益经验,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有力推动更多资源下沉、为基层放权赋能,让职能部门围着乡镇(街道)转、乡镇(街道)围着问题转。

 

同时,要借鉴北京“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和“共性问题主动治理”相结合的有益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标本兼治理念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持续深化观念创新,变被动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定期研判并科学选取群众诉求中的高频共性难题,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把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用系统集成观念推动深层次、关键性问题解決,以点带面实现基层治理机制变革。

 

“此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健全支持保障体系。要学习借鉴北京‘向科技要效能、向人才要活力、向法治要保障’的有益经验,持续塑造基层治理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完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吸引各类人才在基层治理中建功立业;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张春生说。

 

编辑 陈静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