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1月6日,记者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2018年以来,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2018年到2021年,北京市生态涵养区(5区)总体森林覆盖率从59.2%提升到66%,高于全市21.4个百分点,5区全部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据介绍,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房山区和昌平区的山区,作为首都“大氧吧”“大花园”,是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也是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承载区。

 

2018年10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期限是2019-2022年),提出“把守护好绿水青山当作生态涵养区的头等大事”“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的功能导向。2018年以来,北京全市上下不遗余力守护好首都绿水青山,绿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为首都生态安全提供了牢固的生态屏障,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首都的亮丽底色。

 

据了解,五年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先后制定,《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结对协作机制、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建立健全,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安排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70亿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30亿元,有力保障了生态涵养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2018年到2021年,生态涵养区(5区)总体森林覆盖率从59.2%提升到66%,高于全市2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从51.2微克/立方米降低到31.3微克/立方米,低于全市1.7微克/立方米,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612万平方米。5区全部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区全部成功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

 

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怀柔科学城、农业中关村等重点功能区相继落户,“一带一路”峰会、“APEC”会议、世园会、冬奥会、世界休闲大会等重大活动接续承办,中关村各分园为代表的重大功能园区发挥创新驱动作用,科创智能、智慧物流、医药健康、冰雪体育、无人机等新兴业态加速集聚,生态涵养区(5区)第三产业占比与全市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京张高铁、京沈高铁及相关站点相继建成投运,京张高速、市郊铁路怀密线、101国道绕城线建成通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等被核定为三级医院,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投入使用,生态涵养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结对协作不断深化。创新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平原区通过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每年6亿元(平原区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5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或通过支持引导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多种形式,为生态涵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有力支撑,促进各结对区协作共赢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此外,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忠表示,生态涵养区真正体现了生态惠民。生态涵养区通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富民、生态惠民。截至2020年底生态涵养区低收入村全部脱低。

 

李忠指出,下一步要坚持保绿增绿,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涵养品质;坚持机制引领,着力突出生态产品总值(GEP)对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引导作用;坚持价值转化,培育壮大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