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左琳)10月16日上午,北京高院召开北京法院营商环境6.0版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北京法院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成效,并发布了5个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当天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西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城法院”),了解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及“诉源治理直通车”的情况。


在西城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学生志愿者为群众答疑解惑。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陈蓓蓓介绍,诉讼服务中心是西城法院为民服务的主阵地。中心设5类诉讼服务窗口、8个区域,覆盖6大类共52项功能,所有服务事项中心都能办,办事群众只要走进一扇门、事项一站办,最多跑一次,甚至可以不用跑。


中心大厅设有大学生志愿者、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现场解答群众有关诉讼事项的疑问,做群众高效化解纠纷的帮手,面对不同诉讼群体的不同诉讼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诉讼弱势群体解决诉讼难题,注重服务体验。


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也是西城法院开展多元解纷的重要力量。自2008年起,西城法院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开始合作,创立了全国首家在院研究生服务项目。大学生志愿者免费为来院群众提供诉讼咨询、代写文书等服务,平均每年服务当事人约3万人次。


10月16日是研究生何越来这里做志愿者的第二周,她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的工作时间是每周一上午8点半到11点半,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半,在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对法律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西城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电子信箱,来院群众可以通过文字输入、语音留言等方式直接联系承办法官,法官会及时收到短信提示,并通过诉服一体化平台回复留言群众。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此外,大厅设有专人指导注册使用北京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立案、查询,并为当事人派发操作手册,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方式、立案途径、诉讼材料等立案指引,备有起诉书、授权委托书等纸质和电子模板,配齐配强专业化立案指引力量;大厅正门处设置了导览屏和电子信箱,来院群众可以通过文字输入、语音留言等方式直接联系承办法官,法官会及时收到短信提示,并通过诉服一体化平台回复留言群众;大厅中间设立智慧诉服大屏,向来院群众提供叫号信息、法院介绍、多元调解、普法宣传、资讯直播等多种服务展示,群众还可以通过触摸方式实时了解法院动态。


立案大厅还开辟了自助服务区,打造舒适的开放式自助服务空间,安置大量自助服务终端设施,帮助群众依法、理性、便捷行使诉权,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来院群众可以享受包括自助立案、自助材料提交、自助案件查询、文书自动生成、诉讼风险评估等多种特色服务。


西城法院立案大厅开辟了自助服务区,打造舒适的开放式自助服务空间。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随后,陈蓓蓓介绍了西城法院“诉源治理直通车”的情况。


据悉,通过多年实践,西城法院通过为群众提供多元司法服务,借助“诉源治理直通车”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精准有效对接“吹哨报道”,充分发挥12368热线平台分流接诉即办工作,整合“西城家园”、北京移动微法院等12个信息搜集渠道,主动为群众提供诉讼咨询等服务,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为辖区街道社区和百姓群众带来“升级版”的服务体验,与“接诉即办”深度融合,搭建起法院与群众的连心桥。


同时,西城法院以“诉源直通车”为抓手,主动对接街道辖区重复投诉工单中梳理台账,主动发现社区纠纷发展和变化情况,并结合相关问题开展“群众需要、法官来到”工作,以专职巡回法官赵海为代表的巡回法官队伍,每周坚持例行和按需巡回,开展线上线下多样精准的法律服务,指导街道社区及时高效化解,促进社区群众提高依法防控、高效解纷、源头治理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诉讼服务,决不让老年人因“数字鸿沟”而立不了案、办不了事,为类型化纠纷提供司法指引,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不断提升群众体验。


陈蓓蓓表示,目前,当事人可自主选择现场立案、网上立案、邮寄立案三种途径提交诉讼材料,符合立案条件的,即时登记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网上立案的,决不让当事人重复提交纸质立案材料,三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在跨域(境)立案方面也是同样,西城法院完善了跨域立案一体化服务模式,设置专人负责,既可以作为协作法院向管辖法院提出跨域立案申请,也可以作为管辖法院接收其他法院的跨域申请,积极推行跨境立案模式,通过移动微法院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立案服务。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