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11月3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金融检察工作情况。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杜邈介绍,2021年至今,北京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7089件14445人,办理证券期货、银行保险等领域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21件。


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服务保障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打造首都特色金融检察品牌,于2021年5月在市检察院、4个分院、8个区院成立金融检察办公室,全面推行金融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


依托金融检察办公室,北京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建立完善重点案件挂牌督办、跨区域协作办案等机制。坚持查办犯罪与追赃挽损并重,北京市检察院制定《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追赃挽损工作指引(试行)》,形成涉案资金流向专门审查办案机制;培养、组建金融检察领域大数据资金分析专门人才队伍,推动“穿透式”追踪涉案资金流向,探索资金分析报告证据化。


北京市检察机关还建立了金融领域执法检察联络机制。“市检察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市证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全覆盖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双向、多向交流会商。西城院联合北京金融街服务局设立全市首家金融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东城院、通州院、门头沟院、平谷院、怀柔院、延庆院等院与本区金融办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执法检察工作合力。”杜邈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检察机关运用大数据思维和科技手段,建用“违法发放房产抵押经营贷”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识别并移送各类法律监督线索300余条,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立案22件,追捕追诉金融领域“黑中介”“行业内鬼”19人;建用涉非法集资“幌子公司”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用于实施犯罪的“幌子公司”500余个,反向移送行政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助推金融行业乱象整治。


杜邈表示,检察机关办理的金融犯罪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非法集资犯罪手段迭代升级,仍占较高比重。借助私募基金、科技创新、区块链、影视投资等市场热点,针对社会群体实施“精准收割”。贷款诈骗犯罪向汽车金融等金融新业态蔓延,保险诈骗犯罪相对集中于车险领域。证券犯罪集中于内幕交易犯罪,呈现出并购重组领域案件多发、公司内部人员监守自盗等特点,部分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利用管理漏洞侵占或挪用单位资金、收受贿赂帮助他人办理金融业务、内外勾结违法发放贷款。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