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广州车展正式开幕,岚图汽车开启了追光PHEV的预售。活动现场,岚图CEO卢放接受了贝壳财经记者的专访。卢放表示,追光PHEV将加强营销,并用产品力+优质服务赢得用户。对于技术路线发展,卢放认为行业中的混动路线正在从小电池到大电池变化。


卢放 图/企业官网


品牌销量增长与产品+营销挂钩,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大是因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新京报贝壳财经:岚图10月销量破6000辆,持续增长,背后因素有哪些?

卢放:首先是岚图的产品实力。岚图汽车的四驱,超强的底盘驾控,内饰的豪华和智驾等产品力一直是在线的。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是我们真正的底气。近期的几个活动,用户都在集资为我们打广告,我们也很受感动。

其次,我们有连续的产品势能。新岚图FREE 8月19日上市,车辆是30万元以下唯一标配空气悬架的产品;2024款新岚图梦想家在10月12日上市并进行了快速迭代,解决了用户前期的一些痛点,包括纯电续航、豪华内饰等一系列的升级。

此外,我们负责终端营销的团队确实很给力。在几方面因素影响下,我们迈出了蓬勃发展的一步,下一步我们还是向月销一万台目标前进。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车企甚至出局,岚图接下来会怎么样应对非常激烈的竞争?

卢放:当前市场确实很难,为什么这么难,我想可能跟几个方面有一定的关系。


首先,这与中国汽车产能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的汽车现阶段产能是大于销量的。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定价权就在市场方,这是我认为产生较为激烈的竞争的根本原因。

同时我们现在经济趋势处于相对波动的区间,消费者会更谨慎地决策购车。因为用户是有限的,我们要去争取更多用户的支持,所以我觉得激烈的竞争在未来可能会长期存在。

面对竞争,我们认为还是要打造更好的产品和技术。企业要不断地去通过创新,提高运营的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上限,来应对当前竞争激烈的现状。比如可能很晚的时候一位用户有个需求,我们的小伙伴就立刻去解决,那就是提高了这个服务的上限。

未来,我们能够真正通过突破创新,再发现一个新的赛道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彻底解决激烈竞争的问题,当然这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追光PHEV要如何触达用户,谁是追光的目标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相比于岚图梦想家和岚图FREE,追光在声量、消费者认知方面略差,下一步的营销要怎么做?

卢放:关于推广追光PHEV,有两件事情需要我们去面对,一是高端市场的培育,二是用户对于岚图高端品牌的认知培育。从目前来看,面向社会新中坚力量这一目标人群,我们从他们的出行习惯出发,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和他们进行沟通,做产品培育以及品牌培育,相当于说我们要用更多渠道让目标人群去了解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这是关于营销的第一步。

第二,我们常说产品是销售的第一步,服务是第二步,从产品交付到用户手中开始,我们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服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们不断壮大营销队伍,提升服务标准;另一方面,为了让用户更快捷地享受到我们的服务,我们在今年下半年,渠道开始做翻番计划,就是要快速拓展渠道,不仅包括销售渠道,也包括服务渠道。

第三,我们非常关注客户保有量,我们会开展圈层营销来持久获得用户的认可。其实像梦想家也好、追光也好,它们的目标人群非常聚集,我们会在圈层营销这方面下更多的力气。

第四,我们既要发挥自己央企朋友圈关系,也会继续拥抱互联网营销思维及一些方法,我们在不停学习、不停进步。

新京报贝壳财经:追光PHEV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目前的企业生产节奏如何?

卢放:岚图的用户群体大概来说就是当下社会的新中坚力量,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学历,具象化一点,包括律师,企事业单位、中小企业的一些管理者。

近期,我们新岚图FREE、新岚图梦想家两款车订单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为快速交付给用户,我们13日开启了双班制,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当然我们也要保证质量,所以工厂前期的产能提升,都控制得比较稳,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之后,再慢慢提升节奏。

新京报贝壳财经:追光PHEV的纯电续航达到了262公里,是否意味着对岚图来说大油箱小电池的新能源混动技术路线正在向一个新形式转变,即大电池加持下的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混动的技术路线?你们对技术发展有何思考?

卢放:我们之前一直在做思考。在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就思考未来岚图的技术路线:我们到底走什么样的路?我和团队认为,中国汽车如果想走出去,新能源和智能化是最重要的一个赛道。在走新能源路线的时候,岚图内部一开始是纯电+增程。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曾认为增程式汽车已经克服了某些技术难题。然而,经过更深入的探讨,我们意识到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我们决定将研究方向转向以纯电为基础的混动技术路线。在此之前,大多数混动车型都是基于燃油动力系统。而这次,我们决定采用纯电动架构来实现混动和多动力总成技术。

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例如在纯电动架构下如何实现混动和多动力总成。我们坚信,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国汽车市场将快速走向全面电动化。我们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内,传统燃油车可能会逐渐消失。而对于一些补能不方便或特殊应用场景,以纯电为基础的混动技术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将继续坚定地推进这一技术路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编辑 姜樊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