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在业内看来,鲜奶符合乳制品升级需求,更容易实现高端化和差异化,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6.4亿元,进而带动国内优质奶源需求,助力奶价走出低迷期。


随着《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入修订阶段,以奶粉加水还原而来的复原乳禁用范围有望从低温鲜奶扩大到高温灭菌奶范畴,或进一步利好国内奶牛养殖业。


带动优质奶源需求


“中央一号文件围绕标准、复原乳、鲜奶消费提出三点内容,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内优质奶源消化,突出低温鲜奶(巴氏奶)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优势。”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认为,经过20余年发展,我国已建立高品质奶源基础,但近两年国内奶源(原料奶、生乳)相对过剩,奶价持续走低,通过提振鲜奶消费带动优质奶源消化,是中央一号文件背后的深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曾在2023年8月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上透露,2022年,中国奶业生产继续增长,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乳品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但消费增长趋于平缓。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比上一年减少0.6千克;奶业主产省份生乳收购平均价4.16元/千克,四年来出现首次下降。


进入2023年,奶价走低趋势仍在延续。据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数据,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增长6.7%。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10个主产省原料奶销售均价为3.66元/公斤,同比下降11.2%;2023年全年均价为3.83元/公斤,同比下降7.9%。相比之下,2023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为3054.6万吨,增幅为3.1%,全年乳制品销售均价同比下降3.5%至12.53元/公斤。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分析认为,如果2022年和2023年新增奶粉库存分别按20万吨和10万吨计算,2023年奶类实际总消费量约6106万吨,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3.4%。按照这一消费量,2023年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3.8公斤。在消费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消费增长主要归因于乳制品价格下降,即以价换量。


伊利集团联合经济日报发布的消费趋势报告数据印证了乳品消费结构的变化。2023年前三季度,液态奶高端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8%,基础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4%,中端产品销量同比减少2.1%。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价格战贯穿2023年全年,致使各类乳品价格带下移,对中低价格带产品形成“降维打击”,从厂家到零售端的各销售环节利润被压缩。价格战背后,是奶源、乳制品供应相对过剩,而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鲜奶消费逆势增长


与行业大盘增速相比,鲜奶消费呈现出一定的韧性,目前已有多家上市乳企将鲜奶纳入公司战略进行重点培育。


2016年,光明乳业确立“领鲜战略”,并在2021年3月发布“2021—2025年战略规划”,明确“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发展战略,光明鲜奶一度位列市占率第一宝座。


2019年,乳业双巨头同时加码鲜奶业务。伊利实业金山分公司在官方微信上发布3款巴氏奶新品,释放全国布局信号。蒙牛乳业全年鲜奶销售实现100%以上增长,市场份额突破双位数,蒙牛总裁卢敏放还在2020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做鲜奶行业老大的目标。


2021年5月,新希望乳业发布“2021—2025年战略规划”,围绕“鲜立方”战略提出“三年倍增、五年进入全球乳业领先行列”的目标。2023年5月,进入百亿营收阵营的新希望乳业再次提出新五年战略规划,将低温鲜奶和特色酸奶作为重点品类。


2023年9月,燕塘乳业发布“2023—2030年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实现50亿元营收、“精耕广东、聚焦湾区、覆盖华南、迈向全国”等目标。打造新鲜、时尚的品牌形象和差异化产品,被燕塘乳业视为完成规划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


海通国际研报显示,2022年受消费场景限制影响,低温乳制品周转速度下降,巴氏奶陷入低个位数衰退,但2023年出现复苏迹象,欧睿国际预计巴氏奶市场销售规模达392.2亿元,同比增速0.2%,2018年—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5%,预计2025年巴氏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86.4亿元。当前,巴氏奶的发展最大瓶颈在于供给而不是需求。从长周期的角度来看,口味更加纯正、活性物质和蛋白质含量更加丰富的巴氏奶符合一部分潜在消费者的升级需求,更容易实现高端化和差异化。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几大上市公司财报中。2023年上半年,蒙牛鲜奶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伊利低温液奶保持增长趋势;光明乳业持续完善高端鲜奶产品全国化布局,实现液奶营收增长;新希望乳业鲜奶业务同比双位数增长,“24小时”高端系列同比增长40%。


复原乳禁用范围或扩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则与正在修订的《巴氏杀菌乳》《灭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


2023年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就2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国标修订。


按照现有标准定义,灭菌乳又称“纯牛奶(乳)”,与巴氏奶在杀菌工艺、保质期、冷藏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区别。通常而言,灭菌乳采用超高温灭菌技术,保质期可达6个月以上,常温储存即可。巴氏奶则通常采用低温巴氏杀菌工艺,保质期在7天—15天,且需冷藏储存。另一区别在于,灭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原料外,还可添加复原乳作为原料,但巴氏奶不允许使用复原乳。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国务院早在2005年就发布了《关于复原乳标识标注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巴氏杀菌乳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鼓励使用生鲜乳。凡是在酸牛乳、灭菌乳中使用乳粉的商品必须在包装上标注“复原乳”字样及使用比例。


而此次《灭菌乳》国标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的表述,明确“仅以单一品种生乳为原料”,同时删除了有关复原乳的标识规定。


宋亮认为,纯牛奶中禁用复原乳“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确保了牛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完善液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能够防止企业在巴氏奶或高温灭菌乳中通过添加奶粉来提高蛋白质含量,进一步明确高品质牛奶应使用原生优质奶源,让消费者明确知道什么是好牛奶,防止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国标修订本质上也是确保国内优质奶源得到消费者认可。”


据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前后国内乳企使用复原乳多源于奶源紧缺。十年后,由于国内奶价与进口大包粉价格形成倒挂,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乳企选择使用进口奶粉复原后再生产,这也导致我国奶牛养殖业在2015年—2018年进入调整期,荷斯坦奶牛存栏量急速下降。2018年—2021年,我国奶价触底反弹并进入景气周期,北方地区规划了多个奶源产地,下游乳业对优质奶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奶源供给自2022年起出现阶段性过剩,国内奶价走低也使得我国进口乳品数量出现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305.8万吨,同比减少10%。其中,进口干乳制品222.3万吨,同比减少7.3%;进口液态奶83.5万吨,同比减少16.6%。全年净进口乳制品折合原料奶的总量为1872.5万吨,同比减少7.9%。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